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评说抗战
1931—1945:中国共产党抗战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 2015-07-21    作者:林妙珊 陈金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6-24
  字体:(     ) 关闭窗口

  

  1945年4月,朱德在中国共产党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如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彰显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的经典表达,这一表述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下简称“抗战”),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表达抗战主张、实施抗战动员、总结抗战经验的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民众抗战作用、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抗战精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表达和诠释,建构了关于抗战的基本话语。这些话语不仅引导了当时的社会舆论,而且延续至今,对抗战话语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地位的话语建构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多次发表宣言,强调只有苏维埃政府才能领导全国民族革命战争,只有工农红军才是实行民族革命战争的民众武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的肯定,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担当,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地位。1937年4月,中共中央在《告全党同志书》中曾断言,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依靠中国共产党,全党同志应以艰苦工作与模范行动,去取得民族革命的领导地位。基于这一认识,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钳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兵力。1941年5月,毛泽东在《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文中明确表示:“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这是较早使用“中流砥柱”来形象表达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的文献。

  为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毛泽东在起草《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时强调:在党外,“要表扬八路军新四军四年抗战的战绩,与各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成绩,并着重宣传我们的施政纲领”;在党内,“要使全党都明了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天他已成为团结全国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他的政策,关系全国抗战的成败与全中国人民的命运”。毛泽东力图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增进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成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广为流传话语的雏形。1944年6月22日,叶剑英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说:“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分为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而自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敌后战场就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主要战场。”叶剑英对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敌军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对比,以雄辩事实、充足论据,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1945年4月,朱德在中国共产党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如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彰显中国共产党抗战地位的经典表达,这一表述一直沿用至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