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抗战记忆 >> 历史不会忘记
65个抗战历史细节:一个民族要赢得尊严有多么难
发布时间: 2015-07-21    作者:    来源:解放军报 2014-09-13
  字体:(     ) 关闭窗口

赵登禹

赵登禹 

  视死如归的气节 

  58、赵一曼高唱《国际歌》。1935年11月22日,因叛徒告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2团政委赵一曼与所在部队被围困于道北一带,赵为掩护部队主力突围,负伤被捕。关押期间,赵受尽酷刑,仍坚持斗争。1936年8月2日,赵被押往珠河游街。沿路高唱《国际歌》《红旗歌》。当日英勇就义。 
  59、勇士辉煌化金星。1938年9月,日军进攻广济县城外田家镇。第53团重机枪一连排长袁次荣将阵地上的手榴弹收集在一起,连连投向敌人。最后,敌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袁将一颗手榴弹拉弦后塞进重机枪机匣盖,和身抱住机枪。青烟起处,袁与敌人一同化为无数碎片。 
  60、史蔚馥席间斥日军。1944年11月10日,日军攻陷桂林,广西省绥靖公署高级参谋史蔚馥被俘。日军第13师团师团长赤鹿野设宴劝降。史拒绝投降,于席间痛斥日军种种暴行。赤鹿野恼羞成怒,下令将史押出,乱刀刺死。史毫无惧色,慷慨就义。 
  61、带棺上战场。1945年3月21日,第68军第143师师长黄樵松奉命死守南阳城。在敌人迫近南阳前,黄命人制作白茬棺材一口,上书“黄樵松之灵柩”,置于师部工事入口处,以示抗战决心。 
  62、最后两颗手榴弹留给自己。1942年秋,八路军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代司令员孔庆同及手枪班官兵在河间县遭敌包围。孔吹响军号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部队撤离,交火中身中数弹。大队突围后,孔藏身于土坎后,敌人左等右等不见动静,遂大胆包围,孔突然跃起,拉响手中的两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63、到最前线督战。1937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杨杰奉命防守西塘桥。10日,友邻旅长数次打电话询问战况,杨总是回答:“当能支持,毋需后援。”11日晚,日军炮火更加猛烈,为扭转战局,杨冲出掩蔽部,到最前线督战,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64、死前感念文天祥。1941年9月6日,共产党员、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句容县长巫恒通受伤被俘。敌将其幼子掳来,妄图以亲情软化。巫以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事迹教育幼子,嘱其做有骨气的中国人。此后,巫拒医绝食8天,以身殉国。 
  65、易安华与妻永别。1937年8月,259旅旅长易安华奉命保卫上海。接到命令,易抱定必死决心,遂立即将妻儿送回家乡。临别时,易嘱托妻子:“汝准备领吾抚恤金,善养家小。”并送给妻子几句话:“不灭倭寇,誓不生还。国将不保,何以家为?”(曾火伦 梁培 唐亮 彭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