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理论是加强党的建设、领导革命事业的需要
1937年陈云从苏联到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部长。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和中央提出的关于全党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陈云在中央组织部组织了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并担任组长,重点学习哲学。当时,中央还组织了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由毛泽东担任组长(会长),陈云担任副组长(副会长),参加研究会的有延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四五十人,研究会就设在中央组织部。这种学习一直坚持到1942年。
在学习中,1939年陈云发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分析了学习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意义。
首先,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任,学习理论是正确领导革命事业的需要。陈云指出:“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这是因为“中国革命事业是一种伟大的艰巨的工作,而领导革命的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变化的、复杂的环境中把握一切伟大的革命运动并且指导各个运动使之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不然,就会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
其次,加强党的建设,也要通过学习理论提高全党文化、政治水平。陈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很多理论著作,如果不识字,没有相当的文化程度,要学懂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的。没有文化,政治水平就很难提高。所以,“文化与政治是密切相联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提高,要提高政治水平是不可能的”。陈云指出:“能独立工作的条件是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一个干部没有理论不行,只凭经验不够。要有进取心”。《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如果“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188页。
第三,学习什么理论?陈云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所以,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经典理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政党。在这个问题上,处在领导地位的同志,不要因为怕犯教条主义错误而不敢读书。我们反对教条主义,不是不读书。“现在我们的毛病,是马列主义不够。要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需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如果我们“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成为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者,我们的革命改造就要陷于失败。”“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一项最迫切的任务”。《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188、226页。
陈云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放松学习理论。“文化大革命”时期,陈云遭到打击排斥,被下放南昌两年多时间,尽管身在基层,陈云也不放松理论学习。在离开北京时,他随身行李减了又减,却仍然带上两大铁皮箱的马列和毛泽东著作。他说,到了南昌,马列的书,毛泽东的书,还是要经常看的。在南昌,只要有时间,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学习。有一次,干休所的负责人要给工作人员讲课,可是忘了马克思有一段话是怎么说的。他找到陈云,想请陈云帮忙查查。哪料陈云立即答复说,这段话在哪一本书里,又在哪一页,甚至还说了这段话有多少字。陈云对马恩著作如此精通、熟悉,令这位负责人惊讶不已,半晌说不出话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文革”中陈云在江西下放“蹲点”》,2011年11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
这首先是共产党员的工作任务决定的,除了少数人外,不能脱离实际去学习,成为专业经院学者。陈云指出,先进学校读书,还是先去参加工作?这是缺少工作经验的干部时常犹豫的问题,一些同志以为学习便要进党校、马列学院。能够进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当然很好,但不能大家都去。因为学校没有那样大,不可能住很多人;同时工作还要有人去做。他强调,问题怎样解决呢?就是毛主席说的进“长期大学”,就是要坚持自学。经验证明,除了学习专门的知识以外,一般没有或者缺少工作经验的干部,应该先到工作中去学习。
他还提出了一些自学理论的好办法:读书要做笔记。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188页。
同时,陈云指出,学习理论只有在实际中才能理解和巩固。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干部只在学校中学习,要掌握理论是不可能的。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因为理论是实际的反映,归根到底是来自实际,而不是来自书本。这正像我们读书一样,某一本书自己确实已经读过几遍,但是,隔了几年,因为工作需要,再去读它一次,就好像是没有读过的新书,就觉得过去实在没有读懂。这个道理不是别的,就是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问题。认识必须由实践中得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认识才能发展。所以,要使没有工作经验的干部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进步,不是先进学校,应该先去工作。我不是一般地反对干部进学校学习。对于那些必须进学校学习的干部,我赞成他们进学校。但是对于缺少工作经验的干部,我赞成他们到工作中学习,根据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去学习。总之,“党员学习主要不是进学校,而是靠自修”《陈云文集》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陈云要求,今后应该确定一条章程,没有或很少工作经验的干部,不是光在学校里长期学习,应该先到工作中去学习。
同时,陈云也反对因强调实际而放松学习理论。他认为,共产党员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它提到理论的高度,来指导以后的工作,但是,如果书还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188页。
他指出,要纠正两种偏向:革命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教育要一致起来。只停于实际,就不会有远大目光;只停于高远理论,就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和实际两者不能或缺。看不见理论和实际统一,或者看不见理论和实际有别,都不对。理论教育的对象,一种是有较长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一种是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政治认识的知识分子。有经验者,从理论上去反省经验;无经验者,理论与实践相配合。教员的教育方法,是从实际经验归结到基本理论上。要打破轻视实际的观点,同时,也要反对不安心学习理论,急着要去工作的思想。
第三,学习理论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进行调查研究。陈云认为,“我们的新党员和新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他们领导群众运动的经验是很少的,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在群众运动中锻炼和提高。他们今天没有经验,明天就变成有经验的了。参加群众工作越久,他们的经验就越丰富。他们在群众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犯一些错误,但同时即取得了经验,取得了进步。”《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 他指出,“尤其重要的是,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的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和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课本。”《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268页。共产党员“只有和广大群众一起,虚心向群众学习,集中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然后才能领导他们,推动他们前进。”《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0页。必须明白,“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寻找。”《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178页。
在陈云的实践活动中,向群众学习,调查研究是一个重要典范。1961年6月,“大跃进”失败后,采取什么办法才能尽快恢复生产?陈云邀请薛暮桥等人,深入农村作全面的调查。亲自到青浦县小蒸公社,住在农民家里,吃在农民家里。他用了两个半天听取了公社党委的汇报,开了10个专题座谈会。调查时,陈云都是找当事人、参与者交谈,亲自看,亲自问,亲自记,群众也乐于向他讲实情。1969年10月至1972年4月,陈云下放江西劳动,除了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调查研究外,还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调研,开座谈会,广泛找基层干部、工农群众谈心,听取他们的心声。
在党内,陈云是困难时期解决经济危局的大师,这不仅因为他认真学习和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他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陈云在学习理论问题上一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这个提法在1978年才形成大讨论,但陈云在学习理论中很早就认识和提倡了这一点。1970年9月,陈云在庐山参加完九届二中全会回到机械厂后,在一次学习会上作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实践论》的讲话,其中就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
1977年9月28日,在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前夕,陈云在《人民日报》发表重要文章《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人民日报》1977年9月28日。,从理论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文章说: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离开了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那末,我们就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成为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者,我们的革命工作就要陷于失败。所以,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实际上是区别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真假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标志之一。陈云的这篇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是理论结合实际、历史结合现实的代表作。
三、在改革开放时期几个重要关头,呼吁学习哲学
陈云在倡导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特别要求学习哲学:“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这门科学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和观察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他指出,从延安时代起,每到历史关键时刻,共产党都强调读书学习,首先是学哲学,成为优良传统和法宝。他感慨地说:毛主席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毛主席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为我们党培养了一代人。
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陈云都曾经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对形势、任务、工作方法的正确把握。
1981年3月,陈云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要学习哲学的重要意见。
当时,由于许多人分不清主次和大局,在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出现了否定和过大于功的说法。受其影响,《历史决议》起初的稿子没有很好地体现邓小平要求肯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要求。邓小平去看陈云,陈云向他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把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后六十年历史联系起来写的意见,使毛泽东的功绩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有了全面的根据。另一条是全党要学习哲学。陈云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毛泽东同志亲自给我讲过三次要学哲学。在延安的时候,有一段我身体不大好,把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和他起草的重要电报认真读了一遍,受益很大。我由此深刻地领会到,工作要做好,一定要实事求是。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要把《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选编一下。还要选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也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件事情现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
陈云的这两条意见,一个是从历史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另一个是从理论出发,解决了一些人评价毛泽东的思想方法片面问题。邓小平高兴地对邓力群说:“这个意见很好,请转告起草小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邓小平还要求,《决议》中关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要写得更丰富、更充实,结束语中也要加上陈云提倡学习的意见。3月27日,邓小平在同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人的谈话中,又一次转达了陈云关于要提倡学习、主要是学哲学的意见,表示《历史决议》通过后,要搞学习运动,引导大家认真读点书。
1987年7月17日,陈云专门约当时的中央负责人赵紫阳作了一次长谈,谈话的中心就是“你们现在身负重任和要学习哲学这两个问题”。这次谈话,体现出陈云在重要历史关头的哲学思维。当时,国内经济出现了过热的倾向,中央一些人急于求成,主张物价“闯关”,将艰苦的改革问题毕其功于一役。党外也出现了少数人特别是学生搞自由化的风潮,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对待这个问题出现了动摇。
陈云语重心长对他说:“为什么我把你们的担子看得这么重?因为,我们国家有现在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强调:“总之,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希望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现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362页。
1987年10月十三大前后,陈云还自费买了两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的基础读本,分别送给胡启立、姚依林、宋平等一些领导同志。他对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都提出过学习哲学的建议。
1987年12月18日,陈云约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谈话,强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不讲唯物辩证法,不弄通哲学,就会犯错误。陈云在谈话中讲到自己长期坚持的思想方法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通过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使自己的认识全面一些”。他再次对新的中央领导人提出希望:“要学哲学,学了哲学,脑袋会更加灵光。”《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6—1787页。
1988年5月12日,陈云又对浙江省有关负责人薛驹等提出:“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怕人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无论工作如何忙,也要抽点时间学习。学习时不要急急忙忙联系实际,接触实际多了,自然而然会联系起来。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8—1789页。
可惜,陈云的这些宝贵意见,没有得到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的重视。因此,1988年物价“闯关”失败后,1989年又出现了政治风波。这时候,陈云通过与主管宣传的领导李瑞环谈话告诫全党:“帝国主义的本性没有改变”,要大家清醒。9月14日,陈云同薄一波、宋任穷谈话,要求中顾委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给中顾委写信说:目的是两个,一是老同志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带动新同志和全党都来学习哲学《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0—1811页。。1990年1月,他在谈到自己一生学哲学的体会时说: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应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历史关头,几次号召学习哲学,不是无的放矢,是他一生强调党的建设要加强理论学习的思想的高度结晶和升华。
当前,我们党在十八大以后,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一方面,经济上出现了GDP增长下滑、而物价上涨又随时可能抬头的两难情况。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党内不少干部,长期不学习理论,置共产党的原则和共产主义信念于脑后,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共产党已经到了不解决腐败问题就可能亡党亡国的紧迫时刻。我们重新学习陈云的学习理论、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如沐春风。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学习理论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科学理想,激励和鼓舞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保持应有的纯洁以至腐败堕落,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实践表明,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
习近平同志还从方法论上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对于做好领导工作十分重要。比如,出主意、用干部是领导工作的重要职责。要出好主意,基础和前提是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形势。只有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比较从局部到全局、从眼前到长远的发展形势,学会辩证地认识和比较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学会辩证地思考和比较历史的和现实的发展经验,才能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大形势、大趋势和历史经验之中去考虑、去研究,才能作出正确谋断和决策习近平2010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这些,都是对陈云加强党的建设要认真学习理论的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