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陈云党建思想日益显示出它对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新形势下,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陈云党建思想,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五个方面,阐述陈云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
第一,“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新形势下要把思想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显著特点和政治优势。只有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才能保证党在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成熟坚定。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而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工程。陈云高度重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把学习马克思主义视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等一大批理论文章和演讲中,对学习思想作了集中论述。他指出:“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及通晓马列主义的基础,仅仅做了党所分配的工作而不学习理论,还不算尽了党员的全部义务。”《陈云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页。共产党员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页。,“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在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他明确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6条标准之一,“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他认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各人的程度不同,环境不同,读书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并且“读书要做笔记。”《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这些论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原因、性质、内容、意义、方法,集中反映了延安时期陈云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思想,成为毛泽东学习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以及“左”的和右的思潮,陈云反复强调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学习哲学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页。“应该组织中顾委常委和在京委员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目的有二:一是我们这些老同志有丰富经验,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带动新干部乃至全党同志都来学习哲学。”《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28页。“党校学员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此为主课,又要学习一些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以提高领导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2页。他提出要在实践中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1页。,认为“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2页。他提倡“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领导干部“要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2页。。这些思想是对毛泽东倡导的着重于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具体化。
陈云关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重视学习哲学的思想,对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在“三型”政党建设中,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干部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陈云在党的组织工作方面创造性地提出和阐述了许多新原理和新论断,如“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8页。、“提拔干部要注意五湖四海”《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第一”《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干部”《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2页。、“干部队伍保持梯队的结构,可以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等一系列关于中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揭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中许多具体规律性的内容。他很早就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关于干部的识别、选拔、任用等方面有一整套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陈云提出:“组织工作要适合于政治路线的要求,保证政治路线的实行”《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支部不但要在组织形式上具有核心的堡垒的姿式,而且要在实质上真正能起核心的堡垒的作用”《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7页。,为此,必须下大功夫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对干部工作,陈云提出了挑选干部的4条标准,强调“用干部的标准,概括起来有二:政治,能力。两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他认为“德才相比,我们要更注重于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考察一个干部的才和德,主要应看其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4页。他提出提拔干部要“坚持人、事两宜的原则,用人得当,适得其所。要求干部能上能下。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升级、不能降级,是个人第一、党性不纯的表现。”《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4页。他阐述了使用干部的4条用人之道:“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20世纪80年代,他特别关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指出“解决好干部队伍的交接班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他认为“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得热热闹闹,切莫忘了要后继有人。现在我们党的第二梯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第三梯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今后全党要努力把第三梯队建设好。”《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4页。
重温并深入研究陈云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组织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新形势下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长期以来,陈云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十分重视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培养,要求以这些作风规范全体党员的言行。他提出,共产党是一个广大群众性的党,在党内建设优良作风,确立模范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给非党群众一种好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信仰我党,更加敬重我党。”《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他认为, 党群关系是党风问题的核心,党支部应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和堡垒,这是他的党建思想的独创性观点之一。他指出,群众工作的动力和出发点是群众利益,方法是自下而上,其过程可以归结为:深入群众——经过群众——实现利益。
陈云还强调要克服党内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思想,要密切联系群众。他在《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工作》等文稿中指出: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不可能巩固的。他告诫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要密切联系周围群众,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注意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早在1939年12月他就指出,“当权的党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3页。他认为“在工作中,不仅要依靠组织,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群众。”《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要把解决群众目前的切身问题同引导群众为自己的长远利益奋斗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和邓小平一起在继承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风建设的重要性。他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党风问题的核心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抓好党风建设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陈云的这一命题,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陈云关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一切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0页。、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执政党要把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国策等等思想,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向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种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并充分考虑到其心理承受能力。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必然会有许多涉及深层次社会矛盾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要保证这些政策和措施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把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党风问题,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改革开放事业盛衰成败的大问题。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教育全体党员时刻不忘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立党为公,立党为民,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和其他一切不正之风,增强这方面的自觉性。三是搞好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切实关心和改善群众的生活。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改革开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影响群众生活的新的社会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如物价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四,“纪检工作应该研究新情况,适应新情况”,新形势下要旗帜鲜明反对腐败。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陈云都十分关注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从党性的高度强调要严肃党的纪律,惩治党的腐败,认为如果不这样,“那就是毛主席讲的六个字:‘亡党亡国亡头’,就一定不可避免。”《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新中国成立后,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认为更应该注重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1954年陈云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在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以后,“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在胜利了的国家里头,有电影,有照片,送鲜花,夹道欢呼。物质享受是很具备的,很可以腐化。从前在瑞金、延安时,想腐化也很难,现在腐化很容易”。《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1页。因为“从中央到基层政权,从企业事业单位到生产队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党员手里了,党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许多贪污犯本人就是党员,即使贪污犯不是党员,他们能够贪污,也是靠某些共产党员的保护”。《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1页。因此,“我们对于执政以后党内的状况是不能盲目乐观的。”《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1页。陈云主张对以权谋私者严厉打击,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他强调,党在执政条件下如果不自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丧失警惕,“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1—332页。这势必危及党的性质。他针对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噪音杂音,如“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的论调,严正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1982年1月5日,陈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编印的一份反映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的信访简报上批示:“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274页。这充分体现了陈云严肃党纪、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他还针对党内出现的特权苗头专门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希望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页。他提出,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无特殊人物,无特殊组织。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必须成为严守党纪的模范。要特别防范高级领导人破坏纪律的行为”。《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
陈云在抓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主张严肃党纪和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他强调对党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列主义的教育,进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但是他又认为教育只是基础,不是万能的,党的制度和党规党法的建设也很重要,主张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反腐倡廉要靠党的铁的纪律和党规党法。他认为“只靠马列主义的教育,还不能保证我们党内不出野心人物。”《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我们要严守党的制度和党规党法,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那党就有保证了。”《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3页。“纪律是我们的重要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党的制度和党规党法具有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腐倡廉中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陈云还对恢复、健全党的纪检机构,形成党的纪检体制机制的五大特色作出了独特贡献。在他指导下,党建立了各级纪检机关,完善了由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陈云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对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标志着党在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上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第五,“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章规定的原则”,新时期必须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
陈云一贯重视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和建设工作中的作用。他指出,“历史经验证明,实行民主集中制,做起来很不容易。希望新进各级领导班子的中青年干部,要注意学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在各级领导班子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各种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要照党章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过集体的充分讨论,以便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把事情办得更好。”《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页。他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突出强调了执政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没有了,集体领导没有了,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陈云还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以及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他提出,是否按民主集中制办事是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的主要标志。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上,他指出,“我们党内要强调一下,要有民主生活制度。常委多少时间开一次会,政治局多少时间开一次会,要立个规矩。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应该分开来开。这是党内民主生活。民主集中制要坚持。经常开会讨论,经常交换意见,就不至于出大的问题。”《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在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上,他认为“不民主,只集中,必然愈不能集中;多交换意见,反而容易集中”《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页。,“民主又必须集中。个人意见不被采纳,不能生气,也不能不尊重集中的决定。”《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8页。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陈云认为,“核心领导只有经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并在实践中经过考验,才能建立起来。”《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8页。他特别强调,要维护和加强党中央的权威。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就办不成大事,社会也无法稳定。陈云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期间,主持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有效的党内生活制度,为正确进行党内斗争提出了切实可靠的标准。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制度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但党内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民主集中制贯彻的不彻底,没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权力过于集中等,亟待切实加以解决。陈云在民主集中制方面作出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解决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全党的首创精神,增强广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增进党的团结与统一;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实现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确保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之,陈云党建思想内容丰富,是党的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不仅对当时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对我们今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有重要借鉴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