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经济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而深刻,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多的成果,有不少文章和论著问世。但是,深化陈云生平事迹和经济思想的研究,深入学习和研究陈云有关改善企业经营和管理思想,对于推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意义。陈云关于改善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若干观点,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启发作用。
一、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的提出
陈云同志参加革命后,特别是在延安时期,长期负责党的组织工作。直到抗战后期转行负责财政经济工作。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陈云在大会讲了一段话,给毛泽东和其他与会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陈云指出:“现在我们快要由乡村转到城市了,陕甘宁边区有的部队出发时,把一些东西糟蹋了,浪费了。这些东西是我们劳动创造的,将来进城时,要把农村家务保持好,还要保护好城市机器。那时的城市是经过八年抗战,经过大反攻,破坏相当严重的城市。同志们到了城里,千万别把机器搞坏了,没有机器,恢复经济会很困难。”《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8页。陈云提出的不要搞坏机器的观点,充分说明了他对大工业的重视,对党未来所要面临的领导经济建设的任务的重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也指出:“现在经济建设才开始,将来还要搞大工业,陈云同志讲不要打烂机器,搞大工业我们相当生疏。”《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6页。在大会结论中,毛泽东再次指出:“我当了几十年共产党员,过去没有学会搞经济这一条,没有学会就要承认,现在就要学。陈云同志讲,进了城市不要打烂机器,这就有一个学习问题,不学会还是要打烂的。抓到机器、抓到工业以后怎么办?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没有学会的东西还多得很”。《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214页。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强调要加强学习,学会领导经济建设,重视搞大工业,很明显的是受到了陈云发言的启示。换句话说,陈云提出的问题,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许多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也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全国解放前夕,陈云对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迫切性、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48年8月初,他在哈尔滨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职工运动的总任务。总任务是什么?就是彻底推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讲得普通一点,就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反革命的旧政府,建立革命的新政府”。因此,“派遣熟练的技术人员到解放区来参加新式的工商业的建设,同时保护一切公私营企业及其机器、物资,使之不被破坏”《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是十分必要的。这时,陈云把中国职工运动的总任务,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发展经济,特别是大工业生产,当然需要机器,但更重要的是对机器进行科学管理,进而发展生产。陈云清醒地认识到:在解放区,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必须解决一连串的问题”。如首先“要加强工业的计划性,我们工业中的计划性太少。做事要按一定的计划,一定的办法。我们解放区要把这个问题提到第一位。要使一切国营、公营企业,都能经过调查研究和全盘筹划,在统一领导、统一计划之下进行生产”。《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366页。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计划经济出现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又提出了和市场经济相配合和补充的问题。但在旧中国的烂摊子上恢复和发展经济,开始是离不开必要的“全盘筹划,在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的。正在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陈云敏锐地提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
二、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改善
在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通常通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满要,是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构成社会经济的重要元素和单位。陈云高度重视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经济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是从企业一产生就应运而生的问题。不论是国营企业、公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必须会涉及经营和管理的问题。陈云是从“改善国营、公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的角度提出和研究问题的。在全国解放前夕,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首先要面对的是国营、公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而对私人企业,按陈云在1945年所说,还是只登记,不没收的。所以其经营和管理也是私人老板负责。而这国营、公营企业就不同了,必须要由富有经验的经济行家里手来负责。这对长期以武装斗争为主,积累了丰富军事工作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陈云能够在党的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武装斗争转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时刻,敏锐地提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发人深省。
为什么要改善国营、公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陈云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从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加以考虑的。他指出:“只有切实改善经营和管理工作,才能达到原料足、成本低、质量好、产量多、销路广的目的”。《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页。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原料来源,没有质量保证,没有产量和销路,无疑是死路一条。陈云以娴熟的经济工作经验提出了这个重要问题。
如何改善国营、公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陈云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主要是贯彻企业化原则和实行管理民主化”。《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页。陈云认为这两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1企业化原则,就是要按企业的规律管企业。陈云提出:“管理工厂,经营工厂,第一要企业化。工厂不是机关,也不是部队,开工厂就要像开工厂的样子,一定要有经济核算,考核成本,计算原料和机器消耗。成本需要多少?原料需要多少?机器消耗需要多少?卖什么价钱?要会算帐。用人也要有制度,按能力按技术,按称职不称职,既要精干,又要合理。”针对当时许多同志比较熟悉军事、政治而对企业了解较少的实际情况,陈云指出:“我们解放区的同志只会当政治家、军事家,还不是企业家。我们干革命是内行,但办工厂是外行,这就需要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陈云强调指出:“为了把工厂办好,需要大家按章程办事,工厂中要有厂规,要有各种个人负责制度。还要有检查,成品好坏,做工好坏,管理好坏,都要有检查,该赏就赏,该罚就罚。不这样,就是鼓励坏作风,纵容落后,对于我们的事业是不利的。”《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367页。 陈云在贯彻企业化原则的过程中,突出了制度的重要,要求按章程办事,厂要有厂规,个人也要有负责制度,而且要奖惩分明,否则对事业不利。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陈云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企业管理民主化,就是要发挥大家的智慧。陈云指出:企业管理要民主化,就要发挥大家的智慧,“靠全体职工办好工厂,有事情大家一起讨论商量,他懂这一点,你懂那一点,几点合起来就可找到比较合适的办法”。如何实现企业管理的民主化,达到“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的效果呢?陈云提出了三种办法:
一是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或者叫企业管理委员会,由厂长(经理)、工程师和其他的负责人加上从工人和职员中选出的代表组成,双方人数各半。这是工厂统一领导的机关,由厂长(经理)任主席。
二是组织工厂职工代表大会(500工人以上的工厂),及时传达工厂中的决定,讨论生产计划,总结生产经验,对干部实行监督,以及讨论职工在生产和生活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工人有意见就在会上讲。
三是发挥生产小组会的作用,有意见大家开会讨论。民主化并不是没有人领导,不能哪一个人说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是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有组织的民主,目的是把工厂管好。
陈云对企业管理民主化的思考,侧重于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保证。随着企业的发展,关于企业管理民主化的方式方法更为多样,但陈云提出的这三种办法,仍然是今天许多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方法。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要靠人去完成,具体来说要有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去完成。因此,陈云非常重视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培养。他提出:“我们现在懂技术的干部很少,能管理工厂的干部更少,这是一个大问题”。针对当时存在的干部缺少这个大问题,采取什么办法能够解决问题呢?陈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两项措施:首先,要靠现在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同时,要从有经验有技术的工人和职员中提拔,这是我们干部最主要的来源。为了提高干部的水平和能力,还要进行教育和培训。陈云提出:“要开办职工学校和职工训练班。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开办工业大学或者工业专门学校。也可以从别的岗位上调一点过去做过工厂工作的或者学过工业的人来。”《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7—368页。
除了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其他的职员也会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产生重要作用。陈云还注意到对企业原有人员的使用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经解放了的地方,原有的工程师、职员,只要他们不是反革命分子,愿意留在工厂里的,一律欢迎。工程师还是工程师,职员还是职员,而且要很好地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改变思想,改变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对工人的态度,去掉旧工厂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他还针对东北解放后对行政管理人员作用估计不足,因而在政策上发生“左”倾政策的问题,代东北局起草了《关于公营企业中职员问题的决定》,指出,“对于职员的改造,是一种思想和作风的改造,是细致而长期的教育工作,不能急性粗暴的处理,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也需要工人与职员的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关于公营企业中职员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1948 年8 月7 日。这个决定经中央批准公布实施后,对妥善处理企业和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工人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促进生产发展,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三、有关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陈云在研究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从理论的层面分析论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等,还讨论了一些有关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具体问题。如工资、劳动保护和福利、劳动时间等问题。
关于企业工资,陈云指出,“工资的规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即反对平均主义,实行交叉累进工资制。评定工资的标准,主要是按照职务、能力、技术和劳动强度,不得根据其他条件。女工、青工、童工,一律同工同酬。学徒学习期限不能超过三年,师徒关系应严守尊师爱徒原则”。
关于职工劳动保护和福利事业,陈云认为:“必须由工厂和工会很好地办理,其经费可由工厂付出等于全部工资的若干份及工人缴纳工资的若干份筹措之。”
关于劳动时间问题,陈云提出:“在目前大规模的战争环境下,解放区工厂工人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工作制,除战争紧急需要外,每日劳动时间连加班在内,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关于奖励鼓励机制,陈云提出:“国营、公营企业中的劳动竞赛和劳动英雄运动,对发展生产曾起了积极的作用,今后仍要提倡,但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和个人锦标主义的倾向”。《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
关于发挥工会的作用。陈云认为,解放区工会工作的任务,是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方针下,团结全体职工,积极劳动,遵守纪律,以及保护职工的日常利益,教育职工等,使职工在国营、公营和合作经营的企业中发挥管理能力,在私营企业中起监督作用,在个体劳动中促进技术改良和生产合作。他提出,“工会会员的征收,必须本着自愿原则,尽量争取所有职工加入工会。工会须有切实的真正能够解决群众需要的经常工作,同时必须彻底整顿目前工会工作中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自己的组织”。《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369页。
关于企业的保险。陈云认为,国营、公营企业必须进行保险。因为,“各种企业保险后,一方面可经常得到保险公司对安全设备之指导与检查,使生产事业遭受损失之可能减少;另一方面万一遭受损失,亦可得到应有的补偿,使生产得能继续。”陈云对企业保险十分重视,主要是保险业务可以“保护与发展生产,并保护劳动人民之福利”。这正是国家经营保险事业的意义所在。因此,各种企业者应保险,而不仅是国营、公营企业。陈云还提出,保险费用,应列入生产成本之内。进行保险,也是“各企业、部门加强经济核算制的重要一环”。总的来看,陈云对于企业保险问题的认识,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为使各种企业能安全地进行生产与国家财产不致遭受意外损失”。《陈云文集》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从上述内容可见,陈云对企业经营和管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企业经营和管理提出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对企业发展很有指导性。他不仅是党和国家政治上的杰出领导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一位真正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懂得如何从宏观到微观的结合,切实推动企业发展的杰出领导人。
四、学习陈云企业经营和管理思想的几点体会
学习和研究陈云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思想,有几点粗浅但深切地感受:
1潜心研究经济问题,服务党的工作大局。
延安时期,陈云从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到分管经济工作,这是他人生中一次大的跨越。他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深入了解解放区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状况、特点,潜心研究经济规律,寻找推动经济发展的办法。对企业经营和管理问题的深入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经济工作的微观研究成果,这也是他对党的经济工作的重要贡献。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陈云对经济问题的思考,非常注重客观实际,提出的办法、措施具体得力,很有可操作性。
2未雨绸缪,服从于党的工作重点。
陈云从参加革命,成为一位职业革命家,到根据革命需要分管经济问题,研究经济理论,谋划国家的经济建设,还在革命战争进行之际,他就未雨绸缪,有预见性地提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必须保护,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必须改善,这在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军事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过程中,都显示出陈云的未雨绸缪,具有前瞻性。正如毛泽东所说:“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页。因为陈云较早地提出保护机器、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问题,才使党更为从容地面对战争结束后如何接管城市,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等问题。
3努力探索规律,寻找推动企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陈云在其位谋其政,在党和人民需要他做经济工作的时候,深入调研,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陈云能从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到企业的发展规律,提出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若干具体问题,实在让人感动、惊叹。不仅如此,在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陈云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按企业的规律管企业,企业的民主化管理等问题,对于今天的企业改善经营和管理,仍然很有启发意义。
4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陈云研究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不仅立足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关心企业人员包括职员、职工的利益,不论是强调女工、青工的同工同酬,还是关心学徒的学习期限、尊师爱徒的师徒关系,职工的劳动保护和福利、职工的劳动时间,等等,都反映了陈云在研究经济建设过程中,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问题。他是既看重企业,更看重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陈云关于改善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思想,只是他丰富的经济建设思想中的一个侧面,但也可以说是他潜心研究经济建设规律的一个缩影。思想之树常青,宝贵精神财富代代传承。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殚精竭虑的崇高境界和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