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陈云对接管大城市工作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 2013-04-16    作者:韩洪洪    来源:国史网 2013-04-16
  字体:(     ) 关闭窗口

  接管城市,特别是接管大城市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能的重大考验。在接管大城市的过程中,陈云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他创立的接管沈阳的经验,为日后接管大城市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不仅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也在他个人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单秀法、陈宇:《陈云在东北时期的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陈云研究述评》(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页)

  一、切实执行中央战略方针,充分做好接管沈阳的工作准备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接管大城市摆上了全党工作的议事日程。194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将党的注意力不偏重于战争与农村工作,而引导到注意城市工作,为了使现已取得的城市的工作在我们手里迅速做好,为了对今后取得的城市的工作事先有充分的精神准备与组织准备,中央责成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对于自己占领的大城市,凡有人口五万以上者,逐一作出简明扼要的工作总结,并限三至五个月内完成此项总结,电告我们。”(《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70页)1948年2月27日,毛泽东强调,决不能将农村工作中的一套照搬到城市工作中去,要研究城市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方针政策,以接好、管好、建设好城市。194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城市一旦回到人民怀抱,就要管好、建设好城市,发挥城市繁荣经济、支持战争的作用,即使与敌人反复争夺的城市也不能破坏。(同上书,第210页)这就在全党明确了接管城市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统一了切实做好接管工作的思想认识。

  陈云受命于重要时刻,肩负重大历史使命。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是其中心,又是中国共产党接管的第一个大工业城市,对它的成功接管有重大的示范意义。为顺利接管沈阳,中央决定委派陈云作为东北局全权代表,负责接管沈阳的工作,并组成以陈云为主任,伍修权、陶铸为副主任的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表明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陈云的高度信任。1948年10月29日,陈云率沈阳军管会及参加接管沈阳的部分干部离开哈尔滨,南下沈阳。从1948年10月28日到11月2日,陈云共主持召开了五次沈阳军管会会议,传达中央精神,制定可行办法,严肃工作纪律,为接管沈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提高接管人员的思想认识,陈云强调了接管沈阳的重要意义。1948年10月29日,陈云在沈阳军管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把沈阳的接管工作做好,使城市不受破坏,迅速恢复生产,可以有力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并可为接管关内即将解放的各大城市提供经验。接好管好沈阳,对建设东北,支援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33—534页)这就明确了接管城市的目的和意义,即顺利接管,恢复生产,支持战争,提供经验等,为顺利接管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针对沈阳的具体情况,陈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接管办法。这就是“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具体办法,从而保证了对沈阳的全面接管和接管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在接管过程中,各接管人员依靠人民群众,严格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沈阳军管会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散一切反动党团组织和特务机关,没收其公产、档案,严禁其进行任何活动,并饬令其成员到军管会指定的专管机关进行登记,分别去留。在接管工商企业过程中,严格区分了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及中小工商业和手工业坚决给予保护和扶持;对官僚资本,严格执行了不打乱企业原有组织系统的原则,只派军代表去进行监督和领导;对一时搞不清其全部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则分别采取了军管、监理和代管的办法处理。对文教卫生部门,除撤换个别特别反动的负责人,封闭反动的报刊、杂志,禁演内容极其反动的电影、戏剧外,均采取严格保护、暂维现状、逐渐改良的方针,争取这些部门尽快出版、复课、演出、开业。保证了沈阳顺利地回到人民的手中,并迅速恢复秩序和生产,使沈阳不因为政权的交替而发生大的混乱和损失。

  “要保证接收得好,最重要的还必须对入城部队有良好的纪律教育。”(《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8页)1948年10月28日,陈云在沈阳军管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接管人员要兢兢业业,把接管工作当作是‘进京赴考’。要注意外交问题,……不能随意打人、抓人、杀人、没收财物和封门。”(《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33页)1948年11月28日,陈云在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北省委、沈阳军管会干部大会上作题为《关于东北、沈阳情况与任务及沈阳当前工作重心》的报告,再次强调:“进了大城市,要懂得节制约束自己,防止骄傲、松劲情绪和享乐腐化思想。”(同上书,第541页)严明的接管纪律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被接管城市,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为顺利接管和建设沈阳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始终把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作为顺利接管沈阳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

  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是接管城市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的目的。为此,陈云在接管沈阳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恢复发展沈阳的经济和生产,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加强对金融的管理。1948年11月11日,陈云在报告接管沈阳最初几天的情况与问题中指出:“沈阳解放前,敌发行金圆券二亿五千万元,九省流通券除被敌已收兑的,尚有一万五千亿元。七天来,我东北币与金圆券比价已由八百比一上升为一百比一。为了照顾持有九省流通券的贫民,我们决定按照国民党统治时规定的三十万元九省流通券兑换一元金圆券的比价,以三千元九省流通券兑换一元东北币。至八日,已兑换八十亿九省流通券。估计再用五亿东北币,即可把剩余的九省流通券全部兑完。此事所费甚微,而大得民心。”(同上书,第537页)1949年1月18日,陈云等就回收关内东北票、长城票和代华北印制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致电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指出:“按照十二月下旬关内物价与一月十九日沈阳物价比较,人民币与东北票比价以布为标准是一比六百以下,以粮为标准是一比五百,与规定比价相差一半。故建议用人民币迅速收回关内的东北票和长城票。这两种货币收回后,关内外货币停止兑换,物资交流由两地贸易机关统一办理,直接结算,不经过货币媒介。”(同上书,第550页)加强对金融的管理,打击金融投机分子,对于稳定市场,发展经济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稳定市场物价。1949年1月10日,陈云等致电中共冀东区委并报中央,指出:“据报,山海关附近小米价格每斤涨至六千元,猪肉每斤涨至四五万元。如确实,建议抛售小米,使该地区粮价暂时稳在每斤四千五百元(长城票),以免影响唐山、塘沽、北平、天津一带新解放区和东北地区的粮价。如冀东抛售有困难,可准由热河运粮去售,既调整粮价,又收回长城票。”(《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47—548页)市场物价的稳定保证了接管城市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有效地赢得了民心。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1948年11月28日,陈云在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北省委、沈阳军管会干部大会上作题为《关于东北、沈阳情况与任务及沈阳当前工作重心》的报告中指出:“全东北解放后,中心任务是支持全国解放战争。因此,今后要把工业放在首位,尤其突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强调“搞工业、机械化需要社会化生产和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比搞农业、合作化复杂得多”。(同上书,第541页)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又是其中心,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迅速恢复,对全国解放战争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农业仍很重要,特别要抓紧粮食生产。”(同上书,第541页)1949年1月25日,陈云主持中共中央东北局例会,着重讨论了发展农村合作社问题。他指出:“合作社需要办,但要看到,第一,农民除了交售公粮外,剩下的粮食不多,私商可能控制的粮食有限;第二,农民每人每年约需相当于四百斤粮食的布,相当于二百斤粮食的盐,还需要牲口、车马套等生产资料,对这些物资,我们一时还很难全部供应;第三,现在还不可能派出一些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去从事合作社工作。因此,应当经过合作社有步骤地吸收农民的农产品和副产品,但在现有条件下,还不可能做到全部吸收。”(同上书,第551页)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人民解放战争需要后方的支持,农业生产的恢复,有力地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加强贸易货物管理。1948年12月30日,陈云等就与苏联易货贸易问题致电中共中央并中央财政经济部,指出:“根据数年来对外输出物资的经验,凡拟向苏输出的出口货,要先将其品名、质量、产地、产量、运输条件、价格等详告,并尽可能送来货样,以便有系统、有准备地对外提出。”(《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42—543页)1949年1月25日,陈云等再次致电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指出:“猪鬃是东北与海外贸易中换取外汇最好的商品之一,价昂易销,香港、上海客商争购。由于我们缺货,为防止各地抢购,已命令禁止猪鬃以及马尾、皮毛自由出口,统一由商业部外销。但关内仍准自由买卖,因此建议广为收集,并责成各地公司商店大量收购运来。我们保证经过出口,换回你们所需物资。”(同上书,第551—552页)发展对外经济,是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对缓解外汇压力,开拓新的市场有重要意义。

  在接管沈阳的过程中,陈云始终高度重视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这就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且有利于东北建设的恢复开展,有利于支持全国的解放战争。

  三、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合理安排俘虏和旧职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维护好接管城市的社会稳定。陈云在接管沈阳的过程中,切实注意到并做好了这一点。其中,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合理安排俘虏和旧职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实现沈阳稳定的几个重要方面。

  妥善处理外交问题。1948年10月28日,陈云在主持沈阳军管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注意外交问题,沈阳有美、英、法领事馆和他们的新闻记者。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但不是要把他们一脚踢开,对他们要采取慎重而适当的政策。同时,要提高警觉,没有军管会批准,任何人不能对外国人发表谈话。”(同上书,第533页)此后,就如何处理沈阳的外国领事馆、外国银行等涉及外交的问题,多次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以求获得妥善的处理。当然,在外国势力拒不合作谈判的情况下,也要给予严肃处理。1948年11月20日,在多次关于电台问题的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沈阳军管会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令卫戍司令部派人进入美国领事馆,将电台取出。”(同上书,第539页)在外交问题上的有理有节的斗争,维护了接管城市的稳定和安全,也彰显了新政权的权威和原则。

  合理安排俘虏和旧职员。1948年11月3日,沈阳军管会发出的《有关接收工作的六项规定》中,即规定:“原在沈阳市的军事、行政、经济、教育、社会等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应按原有职务,照常上班;各负责保管所属部门一切资产、设备、机器、文件、档案、帐册;……到职人员得按具体情况由本会酌情发给维持费,各机关、工厂等负责呈报人数具领。”(《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36页)1949年1月27日,陈云主持由沈阳军管会召开的关于处理旧职员问题的会议并讲话,再次强调指出:“职员问题是在接收敌伪官僚资本的企业中碰到的一个突出问题;重申党在职员问题上的一贯方针和政策;强调除少数管理人员外,多数职员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处于对立状态,我们的政策不应造成与多数职员的对立。”(同上书,第552页)这一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既有利于团结大多数的俘虏和旧职员,也有利于保证尽快恢复城市的经济生产。

  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军管会要求从事接管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遵守纪律,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注意军民关系。入城之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保护市民的房产权。1948年12月25日,陈云为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起草关于保护公私房产的布告,规定:“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借故强迫居民搬家;……今后各机关、部队、团体如需租用私有房产,应以自愿为原则,公平合理协议租金,正式订立契约。”(同上书,第542页)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在人民心中树立了文明之师、仁义之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爱戴。

  实践证明,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合理安排俘虏和旧职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维护了沈阳的社会稳定,为城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四、及时总结接管沈阳的经验,为其后接管大城市的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法的借鉴

  在接管沈阳的工作中,陈云注意及时总结接管经验,既有利于自己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为其后接管大城市的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法的借鉴。

  1948年11月28日,陈云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转中央,简报接管沈阳的主要经验,即:(一)接收工作之所以快而不乱,是因为采取了“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办法。(二)迅速恢复秩序,需解决五个关键问题,即恢复电力供应;解决金融物价问题;收缴敌警察枪支,让其徒手服务;一进城立即出简报,传布政策,稳定人心;妥善解决工资问题。(三)处理好俘虏的收容、吃饭、住房及弹药的疏散问题。(四)军管会要在房子、汽车、工厂等问题上坚持原则,秉公办理。(五)军管会首脑要有足够时间考虑研究重大问题,对外交、粮食、金融、捕杀等容易出乱子的问题,要预先有精神准备。(六)对入城部队要有良好的纪律教育。(七)要准备出在各方面能称职的接管干部。(《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4—379页)1949年1月7日,陈云召集沈阳军管会各系统负责人开会,再次总结接管沈阳的经验,指出:沈阳之所以接管顺利,恢复迅速,是由于:(一)城里没有经过大的战斗;(二)当时人心已大定,并有我党地下活动的配合;(三)军队入城后的纪律是好的;(四)军管会的同志忠于职守,工作雷厉风行。(《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46—547页)在总结接管经验的同时,也找出了主要教训,以作为此后接管城市的借鉴。

  陈云接管沈阳的经验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在此经验基础上,党中央又进一步完善了接管大城市的措施。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同意组成专门班子接收大城市给陈云的复示》中指出:“陈云同志并告东北局:你写的关于接收沈阳经验简报及关于外交工作检讨两电,均甚好,已转发各局各分局及各前委阅读。你提议各区要有专门办理接收大城市的班子,甚对,已告华北、华东、中原及西北在接收和准备接收大城市中即作此准备,望东北局也准备将接收沈阳、长春两个城市的人员组成两个班子,为着明年南下接收大城市之用。目前如可能,从沈阳的接收人员中抽调二三十个得力干部给黄克诚带往天津参加接收工作”。(《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73页)在此后的实践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接管城市工作的实际,又进一步提出了积极统一思想,制定接管城市总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明确具体接管方法;用新生的革命政权代替旧的国民党政权;迅速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对旧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城市社会风气进行改造,肃清帝国主义势力在城市中的影响等措施和经验。

  综上所述,陈云在接管沈阳的过程中,切实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创造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沈阳经验”,为日后接管大城市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法的借鉴,为全党顺利接管大城市,实现全党由乡村到城市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