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摸着石头过河”——陈云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13-04-16    作者:董志凯    来源:国史网 2013-04-16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陈云是讲摸着石头过河最多的一位,也是在经济建设中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杰出的一位。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大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内部都存在着探索、变化与过渡。陈云经历了这三种经济体制建立与转化的关键时刻,并参与了由此岸到彼岸的过渡。以下仅从三个时期陈云直接提及摸着石头过河的几个案例回顾陈云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实践。

  一、摸着石头过河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并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由革命战争转移到经济建设。这是一次伟大的转变。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阶段,陈云在处理市场物价、私营企业管理和改造、工商联管理等方面做了不少很有成效的事情。国家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医治了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严重创伤,制止了通货膨胀,使财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毛泽东对这一段财经工作有过很高的评价。这一时期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中,曾多次谈及和实践摸着石头过河

  新中国建立前后,平抑物价,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是对党执政能力的一

  个考验。陈云领导中财委,从政治上、经济上采取多种措施,不到一年就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通货膨胀,令世界瞩目和高度评价。这一过程的经验,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物价涨跌中的市场调节。正如他在195047政务院第27次政务会议时指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上月物价跌了15%,对此要先收后放,先少后多,使物价先跌后涨。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也就是说,在物价上涨和下跌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取得平抑物价的结局。这一过程由于处理得当,我国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恶性通货膨胀。

  1950年统一财经,紧缩银根以后,出现了工商业萧条的现象。陈云在调整工商业中,注意发挥工商联组织的作用,如何处理工商联与原有同业公会的关系是其间一个新问题。1951720,陈云就此指出,现在工商联的会员有三种:同业公会团体会员,企业单位会员,特邀人士。……在大、中城市中,一般不要采取打乱原有的同业公会而完全采取以企业为单位入会的做法。有些同业公会的经费和人员很多,工商联不能调动,这是不合理的。但是,不要一下子打乱同业公会,而宁可采用其他的办法来合理使用经费和人员。等到工商联的工作做得久些,做得好些,并提高了威信,经费和人员的合理使用,是可以逐步做到的。即使如此,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152页)对于经济体制过渡中的变化,陈云指出: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慢两三个月天不会塌,怕什么。……工商联应依靠自己的工作来争取他们加入,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办法协助工商联吸收这些会员。(同上书,第152页)由于陈云正确处理工商联与商会的关系,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之际,解决粮食供应的难题也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在全国粮食会议上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究,比较了8种方案,反复权衡利弊后,陈云最后提出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这一重大的决策,经陈云向中共中央提出后,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和赞许,在我国工业化初期起了重大作用。

  二、摸着石头过河与经济调整探索

  从1958大跃进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时期。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这一时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和精辟思想,为减少大跃进造成的损失和实现国民经济调整,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其中包括:

  压缩城镇人口,缓解粮食紧张,改善城乡关系。通过大量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切实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在特殊背景下,逆城市化大量减少了城镇人口,减少了工资开支和粮食销量,使城乡关系得到改善,农业形势特别是粮食的困难局面得到缓解,为财政经济状况好转打下基础。

  进口粮食。1960年年底,面对粮食紧张加剧,陈云提出挤出一部分外汇进口粮食。从1961年至1965年,我国每年进口粮食500万吨左右,虽然比重不大,但作为国家集中掌握的大宗粮源,在粮食调度上起了重大作用。

  出售高价糖果和高价糕点。当时市场上的购买力,与可供应商品之间差额有40亿—50亿元,造成物价平均上涨20%左右。出售高价糖果和高价糕点,实行贵对贵,贱对贱的方针,既和缓人心,又增加人们营养,还可以回笼货币,对经济调整起了重要作用。

  扶持发展化肥工业,为农业提供持久动力。陈云在反复调查研究后向中央提出建议,促使中央决心加速氮肥生产。陈云亲任中央化肥小组组长。由于及时明确了化肥工业的发展方针,周密组织化肥厂的建设和生产,化肥工业迅速发展,为粮食生产恢复和发展作出贡献。

  建议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6178月陈云带队深入上海青浦县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专门调查了种植双季稻和种植小麦的问题。他向中央提交调查报告,提议尊重并支持当地农民少种小麦、不种双季稻的强烈要求。主持起草了《关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报告》,提出从1961年夏收起,全国粮食收购价格平均提高20%1960年已实行的对主要产粮区实行加价奖励5%的政策照旧不变;相应提高油、肉、禽、蛋的收购价格,使提价农产品占到全部农产品的一半左右:从而提高了农民种粮、养猪和饲养家禽的热情。

  为了尽快走出经济困境,陈云领导中央财经小组于1962年再次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调整措施,其中包括:压缩基建,1961年基建投资比上一年压缩23%1962年又比上一年再压掉一半;压缩积累率,1962年积累率下降到10.4%,到了1964年经济回升后,才回到比第一个五年计划(24.2%)还要保守的22.2%;(李成瑞:《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锐利思想武器》,载《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390页)陈云、李先念还主持起草了《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决定》(即银行六条)和《关于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即财政六条),紧紧把住财政、银行两个总闸门,有效控制供需总量平衡。工农业总产值从1963年开始回升,到了1965年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期间,陈云再次直接提到要摸着石头过河的记载还有:196136—8日,他在听取化工部负责人关于基本化学、有机化学、橡胶、医药、国防尖端工业情况的汇报时,指出:一件工作的改革,要先进行试验,不能一下就铺开来搞。搞试验要敢想、敢说、敢做,但在具体做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页)

  三、摸着石头过河与改革开放探索

  1978年以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改革、再造和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没有清晰参照系的改革。改革是政府在探索中理性推动与市场机制自发演进互动的结果。因此,对于指导这场变革的领导层来说,需要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陈云坚持了摸着石头过河、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从1980—1992年的初步探索到1992年以来明确的经济社会转型均是如此。

  1980—1992年的初步探索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以后朝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五大改革获突破性进展和微观层面三大改革再造基础功能,均是摸着石头过河,即充分考虑特定的历史环境,以求在政治稳定、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之间减少摩擦成本,边实践,边总结,在实践中进行改革的理论准备,实现理论创新,取得最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区货币问题。改革初期深圳货币状况相当混乱。1984810,国务院北戴河会议同意深圳发行特区货币。特区货币票样印出来后,陈云提出了两点不同意见:第一,发行权归中央;第二,只能在特区流通。随着1984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对外盲目引进等情况愈演愈烈,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从1984年第四季度到1985年第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下降了大约1/3。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基建膨胀和信贷失控。针对这些问题1985年国务院开了五六次座谈会,经实际测算,1984年深圳货币流通结构实际上是人民币仅占30.59%,外汇兑换券占10.11%,港币则高达59.3%。应对这种形势,国家采取了一个重要的补救措施——深圳于198511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通过几次调整,人民币长期被高估的状况有所改变,对全国以及深圳引进外资、开展对外出口贸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到1991年,港币在深圳流通量约4.8亿港元,占货币流通总量比例下降到12%,外汇券已极少流通,人民币流通量约25亿元,占货币流通总量88%,人民币在特区货币市场的主导地位日渐恢复。199382,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换8.8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位基本上是市场供求关系平稳的结果,人民币就可以水到渠成进入国际货币市场,特区货币也就没有考虑的必要了。(参见王硕:《改革开放史上的特区货币问题》,《百年潮》2008年第1期)

  再如陈云处理改革与调整的关系。198012月,为进一步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着重讨论经济形势和调整工作。陈云以《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为题发表了讲话,提出对经济调整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十四条意见。其中第一条意见是:“‘资金不够,可以借外债。这是打破闭关自守以后的新形势。他说: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这绝对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的成功。一切引进项目,都必须有专家参加。不同方面的专家往往有不同的意见,要注意和考虑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定案时宁慢勿急。任何一个项目,必须集体商量,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280页)

  再如在工业财贸系统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改革。1981年秋至1982年春,陈云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着重点是工业和财贸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无论内部关系还是外部关系,都比农业体制改革复杂得多。因此,陈云提出:要分清轻重缓急,哪些先搞,哪些后搞,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这些意见,对工业、财贸系统的体制改革、推行经济责任制产生了重要影响。19811029,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实行经济责任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走错了收回来重走,不要摔到水里去。这样才能使经济责任制健康地向前发展。(《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6页)在中共中央确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方针后,陈云在一次又一次地指出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能急于求成。1983118,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国内商业流通体制改革。周太和将会议纪要送给陈云,陈云回信说对这个问题总的看法是:第一,体制必须改革。第二,改革必须经过试点。(同上书,第1655页)1984630,陈云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反映美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爱德乐对我国财经工作提出两条意见的内部材料上批示:有经历的外国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外国资本家都是如此。凡属危险项目,他们不搞,宁吃利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55页)

  陈云晚年想得较多的,是经济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和领导干部思想方法问题。他于1988512日上午同前来看望的中共浙江省委、杭州市委及浙江省军区领导谈话时指出:(1)我们这些人在世时,粮食过不了关。……1985年我敲了敲警钟:无粮不稳。下一代人如果在科学上没有突破,粮食也很难过关。这个问题是关键。(2)领导同志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怕人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无论工作如何忙,也要抽点时间学习。学习时不要急急忙忙联系实际,接触实际多了,自然而然会联系起来。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3)领导干部身负重任,要善于听不同意见,不同意见里面有合理的部分。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一点,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有人批评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对,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错。(同上书,第412—413页)

  1979—2008 年长达29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此长时间的高速转型式增长,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发展绩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复制所谓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是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并创造性地进行制度选择与制度安排,使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相契合,避免了那种强制性的制度移植输入和制度外部依附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改革方式是以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为主,降低了改革的成本。这使得我们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激进式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且能够有效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能够很好地把握改革的性质和方向,能够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能够注意推进全方位改革,注意发挥基层和领导层的合力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是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内核,是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值得系统深入总结的重要方面。

  四、摸着石头过河中的经验与理性

  有人认为,中国发展和改革事业到了攻坚区深水区后,光凭经验或感性认识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需要熟悉水性,由蹚水变为踩水游泳,否则会遭受损失呛水,严重的还会遭受重大损失淹毙,质疑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这里涉及如何看待经验和理性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所谓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主张与实践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一种不是从抽象的教条出发,而是更注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这种实际的方式。实践证明,他在经济变迁中选择的做法是审慎的,对国家和人民有帮助。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屡次批判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教条多指苏联、西方的洋教条,即外国历史经验上升而成的理论;经验多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历史经验,有待于进一步归纳提炼为新理论的实践总结。对外国理论一无所知,会成为井底之蛙,生吞活剥则可能功败垂成。这是教条主义的危害。反之,对中国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茫然,行动会浮躁盲目,一意孤行则可能酿成灾难。这是经验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深刻地希望克服这两种极端。实践情况表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表面看起来似乎截然反向,实质上,其共同点都是不注重调查研究,脱离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

  当前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具有以下特点:(1)探索性。在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社会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第二次革命世界上没有先例。因此,对于指导这场变革的领导层来说,需要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循序渐进,而不能贸然激进。(2)复杂性。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地域广,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城乡之间、沿海内地之间、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在改革的承载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分而治之,梯次推进。(3)艰巨性。不仅包括微观主体再造和市场体系重建,也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决定了各个子系统的改革需要选准突破口,渐次展开,逐渐深入。(4)需要理解和调整。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必然涉及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获得更多社会成员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有一个过程和充足的时间,使个体逐步提高对改革收益的感知和辨识,也使社会尽最大可能识别和补偿利益受损者,以增强改革的社会基础,不断有改革动力。(5)需要保持社会稳定。上述特征都对社会稳定构成压力,必须考虑如何把对社会稳定的压力,尽可能降低到社会和公众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平稳转轨。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的是从实际出发的思维,不是任何简单的理论或意识形态的硬套。它需要我们正视经验,既大胆而又严谨地创新,而不是盲从理论模型。它需要多学科视野的灵活使用,而不是外国模式的盲目照搬。30年来的改革,没有碰到太大的波折,或者非常大的损失,恰恰是尊重历史、尊重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往前推至新中国60年的历史,其中的成就和失误也可以从中得到教训。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努力发现陈云研究的当代落脚点,能够也应该改变陈云研究比起其他领袖人物的研究相对冷清的状况。摸着石头过河”——这一通俗的中国式语言,它所体现的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的实践精神,所经历的漫长岁月,是新中国经济史中蕴藏着的一个宝库。情况表明,我们距离找到最精粹的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