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陈云以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全面把握东北战局,参加领导了进军东北、开辟北满、坚持南满、辽沈战役等一系列重要军事斗争。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东北工作的方针指示,结合东北形势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军事斗争政策措施,为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实施了有力的正确指导,也在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至今给人颇多启迪。
一、“我们要与人民相结合,使人民与我军一同作战”
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战争指导理论,核心要义是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持革命战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1945年9月,在国内形势发展的关键阶段,陈云受中央委派与东北局其他成员一道赶赴东北,领导抢占东北的工作。他充分运用人民战争思想来谋划和指导东北军事斗争,提出了一系列与军事斗争相配合的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正确主张。
把开辟扩大根据地作为工作重心。抗战胜利之初,由于中共中央筹划早,部队进入快,一度形成了独占东北的有利形势。但苏联囿于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要求中共军队撤出大城市和重要铁路沿线地区;国民党军队在美军支援配合下,大规模向东北地区集结,猛烈进攻我军所占城市。陈云敏锐地认识到,就客观形势和兵力对比而言,敌强我弱,我军独占东北的可能性已经失去,军事斗争重心必须转到建立根据地上去。11月29日,他致电中共中央,就东北工作基本方针提出建议:“我们必须经过战争及根据地之建立,以达到包围歼灭大城市之敌及钳击长春铁路干线,使我们能够在同国民党的长期斗争中,取得全局的优势”,“城市工作的目的,是为加紧创立广大根据地服务,而不是今天即在那里取得统治地位”(《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301页。)。12月1日,他在北满分局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我军独占东北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根据地,以准备应付与国民党的斗争。……工作的重心要放到乡村”(《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35页。)。他向东北局建议:“应下决心放弃独占东北打算,立即执行中央创造根据地的指示”,“发动人民创造根据地,造成可战可和的局面”(同上书,第438、439页。)。中共中央认真研究吸纳了陈云等人的建议,作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决策。陈云认真执行中央指示,要求各部队大力“建立根据地,准备与国民党进行长期斗争”。1946年4月,他提出“必须将北满建设成为全东北的大后方和最巩固的根据地”,并指导部队深入农村,发动组织群众,肃清反动武装,倾注大量心血加强北满根据地建设。国民党军对南满发起重点进攻后,陈云坚决贯彻中央坚守根据地的决策,率领部队浴血奋战,成功坚持并扩大了根据地。四保临江战役后,国民党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陈云仍然把发展根据地作为工作重心,要求:“为了消灭敌人及其援兵,除前线军事胜利外,必须动员所有能抽出的干部到新收复区,帮助人民翻身,创造根据地。这是辽东战局成败的关键,也是与改变全国形势快慢有关的问题”(同上书,第497页。)。
把发动人民群众参战作为关键一环。陈云认为,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根本原因是群众没有被发动起来,只有迅速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战争,才能最终取得东北斗争的胜利。1946年4月4日,他在致东北局并中央的电报中指出:“我党尚未与东北人民结合,东北反顽战争尚非人民战争,单从武力上对比,东北目前还是敌强我弱”(同上书,第455页。)。四平保卫战结束后,他深刻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局会议上发言指出:“四平的战斗证明我兵力不足,单靠军事力量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军事上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人民战争,很多群众还在观望。我们要与人民相结合,使人民与我军一同作战。”(同上书,第462页。)陈云指示各部队在发动群众参战上要下更大的功夫,强调:“发动群众单靠地方同志还不够,军队应负更大责任。只要痛下决心,抽调大批干部下乡,一定可以把群众发动起来”(《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64页。)。在7月上旬召开的东北局扩大会议上,陈云为会议起草的决议突出强调要发动群众参战,指出:“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各种各式的人民武装,吸引农民参加战争的各种工作,使东北自卫战争成为广大人民参加的战争”,“力求在半年之内把群众发动起来”(《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310页。)。为贯彻会议精神,他亲赴各地检查指导,为充分发动群众,壮大主力部队,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领导坚持南满根据地的艰苦时刻,陈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发动人民群众的工作中。1947年1月至3月,中共南满分局在他的领导下多次发出指示,要求:“使我们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有广大群众基础,使敌后战争变为人民战争”,“军队不仅要配合地方工作,而且必须边打仗边发动群众。一切只打仗不发动群众的单纯军事观点都是错误的”(《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80、487页。)。通过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南满人民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持、踊跃配合我军作战,最终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巩固和发展了南满根据地。
把灵活机动消灭敌人作为作战方针。针对东北战场特点和敌我力量对比,陈云在指导部队作战时特别重视“兵力须使用于必要时间和地点的决定环节上”(同上书,第455页。),以求取得最大效益。1946年上半年,他领导制订了部队开辟北满根据地的主要作战方针:“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为此,应采取诱敌深入,待敌分散,以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的方针。消灭敌人,就达到保卫根据地的目的。一般地不作阵地战,广泛地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战争应作持久的准备”(同上书,第317页。)。1946年底至1947年上半年,他在领导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中,多次强调:“除了在正面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还要在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牵制敌人”(《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74页。),“必须勇敢、积极地大量歼灭敌人,必须主力打运动战(南满现在应该是广泛的游击战,必要的阵地战,主要是运动战)”(《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页。)。他的这些指示为部队夺取四保临江、夏季攻势等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指导。
二、“只要有利于全局,南满的牺牲就是有价值的”
巩固和发展北满、南满等根据地是建立东北根据地的重要基础,与发展东北全局形成了动态的辩证关系。陈云始终把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辩证关系作为判断战争形势、进行作战决策的一个基点,科学分析把握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及时掌握利用矛盾转化的关节点,以局部作战促进整体斗争,从而在军事斗争中牢牢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努力实现斗争效益最大化。
全力坚持南满,配合东北斗争全局。1946年底,在国民党军重兵进攻之下,南满根据地遭受很大损失,部队干部也在作战方针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官兵思想不统一,敌情又日益严重。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决心是明确的,即坚持南满。在形势危急时刻,陈云主动请缨到南满主持工作,兼任南满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政治委员,领导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为了解和统一广大干部思想,陈云于12月13日至15日连续3天参加了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会议。在认真倾听各方意见、深入了解部队情况的基础上,陈云全面仔细地分析了坚持南满的利弊得失,正确阐明了坚持南满对于东北斗争全局的重要意义,指导会议形成了“巩固长白山区,坚持敌后三大块”的决策。会后,陈云深入部队官兵中间谈心交流,提出了“全党全军坚持南满”、“南满吃苦,为了北满”等号召,指出:“只要依靠当地群众,政策对头,将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主力在敌后一定可以站住”(《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页。)。他要求各个省委和纵队的领导直到师团营连干部,都要明白“南满作战总的说是牵制战,牺牲是一定会有的。但局部牺牲是为了保住整体,使战略地位不至丢弃。否则,我们退入长白山,整个南满变成敌后,部队作战的损失要比现在的损失更多。”(同上书,第482—483页。)3月31日,在领导粉碎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第四次进攻中,陈云同其他领导人一起致电东北局,表示:“我们下定决心,不惜将三纵、四纵队打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争取较完整的长白山。从全局来看,这种决心十分必要。又因为此次及今后敌兵多,且靠拢,因此决心打几个恶仗、硬仗、较冒险仗(仍是运动战)。如无此决心,则必然这样也不便打,那样也不便打,其结果必然部队拖垮,山头失守,贻害全局”(《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4页。)。当月底,陈云还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南满分局和辽东军区直属机关干部会议。会议重申了坚持南满的方针,决定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坚决打下去,打胜这一仗。陈云在讲话中指出,要准备打大仗、恶仗、硬仗,只要有利于全局,南满的牺牲就是有价值的。(《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91页。)
积极协调全局,配合南满斗争。陈云认为,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也要照顾局部,各局部之间也要相互配合,以形成良性互动、发挥出合力优势。东北战场各根据地的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游击区与游击区之间的相互配合,另一种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之间的配合,第三种是南满与北满、东满、西满之间的配合。南满方面必须坚持斗争,同时东、西、北满要吸住当前敌人。他在指挥南满部队打破国民党军围攻的同时,十分注意协调其他方面对南满的支持配合。1947年1月2日,他致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指出:“为援助南满,陷敌于更难境地的最有效办法,莫过于东、西、北满配合行动”,“各满配合行动后,可能会遭到北满若干地方失陷及敌迅速增兵东北的后果,但较之被敌各个击破仍然有利”(同上书,第480页。)。2月,南满主力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的两次进攻,吸引住了国民党近三个军的兵力,有力配合了巩固北满根据地的斗争。但是南满也面临着极大困难,主要是兵员严重不足,急需补充。为此,陈云反复向东北局呼吁和建议,要求北满在兵员和物资上给南满以支持。东北局对他的建议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支持南满斗争。
3月初,南满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的第三次进攻。3月27日,国民党军又集中20个团的兵力,兵分6路沿3个方向对临江地区发起第四次进攻。31日,陈云全面分析敌情后再次向东北局建议加强对南满的配合,“可否由北满派一个主力师到东满加强桦甸方向,其作用是积极向敌活动”,“北满主力可否提前出击,以免敌再增兵到南满”,“你们准备给南满更多新兵,壮了我们的决心。我们希望来得快,给得多”(《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4页。)。在作战中,陈云深感各根据地部队在战略战役的配合上非常不够,没有很好达成协同作战、各个击破的目的。为此,他向东北局提议专门开会研究战场配合问题,“将各战场有关人员找来交换一下意见,被攻战场方面可以提出请求援助哪几项,协助战场方面可以研究可能协助到什么程度。各定任务,一则坚持,一则协助,这样使击破敌策、执行对策更有效”(《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0页。)。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东北各部队加强了作战配合。
三、“破坏一次群众纪律等于军事上打一次败仗”
在东北战场上,我军既要打军事仗,遏制和歼灭国民党军队,更要打政治仗,争取人民群众。陈云在领导部队作战和建设中,牢牢把遵守群众纪律放在突出位置,狠抓部队思想作风建设,制订和明确了一系列官兵纪律规范,使我军迅速得到了东北老百姓的认同和拥护。
严格要求部队遵守群众纪律。1946年7月上旬,陈云为东北局扩大会议起草的决议专门对部队纪律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所有军队人员必须有充分的群众观点,军队必须协同地方武装进行群众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注意纪律的检查,任何破坏群众纪律的行为都是等于在军事上打了败仗,应充分发扬我军既善于打仗又善于发动群众的光荣传统”(同上书,第311页。)。他在各地传达东北局“七七决议”精神时,总是强调严明纪律的重要性,指出“破坏一次群众纪律等于军事上打一次败仗”,“目前搞好部队建设,主要是抓政治工作,解决部分指战员的思想作风和群众观念的问题”。(同上书,第317—318页。)他教育广大官兵:“要特别注意群众纪律。农民看我们,首先看对老百姓的态度,其次才是看政策。如果纪律不好,老百姓就会讨厌我们,就等于打了败仗”(《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74页。)。由于抓得及时有力,官兵思想高度重视,行为严格规范,遵守群众纪律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深受东北老百姓的赞扬。
认真解决干部思想上的不良倾向。我军进入东北特别是进入一些大城市后,一些干部思想产生了消极变化,出现了一些不良思想倾向。陈云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认为“必须严重注意干部中由于进入城市而生长起来的享受腐化倾向。同时,应该预先防止国民党进入中心城市后向我们压迫时,在干部中可能发生的精神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1947年7月9日,在中共南满分局召开的随军工作团干部会议上,陈云指出:“从关内来的干部,很多认不清东北的形势,也有少数人经不起考验,闹地位,生活腐化。到东北一年多了,应当好好想一想,到底为人民服务多少,为自己服务多少?一个人只有经常反省,才会进步。应当认清,现在是革命的紧要关头,每个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舍易就难,去逸求劳,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这是决定革命胜败的关键。如果认为自己地位高了,想休息休息,那是傻瓜”(《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99页。)。
充分做好部队入城时的政策纪律教育。针对我军作战节节胜利、解放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陈云把搞好部队官兵入城后的纪律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46年3月底,他在听取三五九旅负责人关于剿匪情况的汇报时,指出:“部队进城后,没有直接接管企业的任务,要对部队进行纪律和政策教育”(同上书,第455页。)。占领哈尔滨后,他除了要求部队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他还亲自领导制订了入城纪律细则,要求各部队严格执行。部队进驻哈尔滨后,受到了70万市民的热烈欢迎,“群众反映我军比苏军及国民党军都好”(同上书,第459页。)。1948年10月27日,他兼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提出“接管人员要兢兢业业,把接管工作当做是‘进京赶考’”(同上书,第533页。)。11月28日,他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接管沈阳的报告中指出,“要保证接收得好,最重要的还必须入城部队有良好的纪律教育。此次入沈部队很多,都懂得保护工厂、保护城市。今年以来,城市政策教育收到了很大效果,犯纪律者是个别分子。”(《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8页。)
陈云曾谦虚地表示“在军事上完全是外行”“毫无经验”(《陈云年谱(1905—1995)》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71、478页。),但他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及其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了他独到的战争见解和精深的军事韬略,为东北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党我军的一笔宝贵财富。陈云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他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在军事领域正确运用的必然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东北军事斗争实践的生动结合,展现了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的完美统一,这也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大思想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