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的楷模,永远学习的榜样
发布时间: 2013-04-15    作者:王庭大    来源:国史网 2013-04-15
  字体:(     ) 关闭窗口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文中说:“修学好右,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全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就把“实事求是”从一种治学态度上升到了思想方法,乃至思想路线的高度。他在给中央党校题词时,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为中共七大代表题词时,又写下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八个大字。

  陈云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些论述有必要引起全党的重视,从此以后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就更加重了“实事求是”的分量,而且毕生都在强调,毕生都在实践。

  陈云同志曾把“实事求是”称为可抵百万军队的力量。他说:“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可以抵挡10万军队、100万军队,这是无穷的力量。”他还说,要重视实事求是并将它运用到我们日常工作中去、运用到党的事业中去,这样可以产生巨大的好处。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国后,陈云同志多次谈到“实事求是”,他说:“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建国以来我们工作失误的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陈云同志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他还说:“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在1990124日李泽民等浙江省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到西子宾馆给陈云拜年时,谈话一开始陈云同志就拿出事先写好的十五字条幅并作了详细的阐释:“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同志还讲,要学习毛主席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搞好我们的工作。他说:“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他还说:“要弄清事实并不容易。”所以他提出:“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

  陈云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科学、精辟,理论联系实际,既有质的论述,也有量的分析。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世界上执政党中由于腐败下台的还少吗?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整党中,陈云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新的不正之风还发生在整党之中,推动整党进一步深化。陈云同志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实事求是的楷模。

  作为晚辈,我们要永远学习陈云同志,学习他的思想,学习他的品格,学习他的风范。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着的那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等现象,与陈云同志的教诲和行动是水火不相容的。

  这次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与唐山那次救灾比较起来,就凸显了实事求是、透明公开,体现了党中央的英明、人民的伟大和民族的凝聚力。在这次大地震中,中国共产党人、炎黄子孙表现出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对陈云同志最好的纪念,也是学习陈云同志的结果。我坚信多难兴邦,坚信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