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在第二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上的会议总结
发布时间: 2013-04-15    作者:马继奋    来源:国史网 2013-04-15
  字体:(     ) 关闭窗口

  

  前天是陈云同志诞辰103周年纪念日。去年同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开启了陈云研究的新阵地。今年,国史学会与我们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联合举办第二届研讨会。本届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与陈云的思想”为主题,全国共有85位同志以文入会,取得了很大的学术成就。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双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和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参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撰写论文的专家学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两天会议期间,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同志,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同志,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国史学会副会长李捷同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同志,当代中国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顾问田居俭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和专家学者先后发表了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同志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致开幕词。陈云子女对此次研讨会也非常重视,陈伟力、陈伟华全程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2位论文作者由各小组推荐和大会组委会安排,作了大会发言;85篇论文作者也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组进行了研讨。

  受会议组委会委托,下面我围绕研讨会的入选论文,从四个方面作一简要总结。

  一、积极探讨科学发展观与陈云的思想,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陈云关于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营养。

  本届研讨会紧紧围绕主题,入选论文既有总论,又有专题论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淮阴师范学院王家云的《陈云对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贡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传统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陈云关于改善民生、综合平衡、共同富裕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华东师范大学商孝才的《论陈云关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及其时代意义》指出,陈云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有大量的理论阐述。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程恩富、徐州师范大学程言君的《陈云若干经济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剖析了陈云的经济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关系,认为研究陈云的某些科学发展理念,既有利于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又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为善的《陈云经济发展观中的“人民第一”思想》认为,陈云在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时,处处体现出的“人民第一”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曲韵的《陈云对外经济思想中的科学发展观》,论述了陈云在主管对外经济工作不长的时间内,遵循和贯彻“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综合平衡的重要性两大特色。当代中国所刘国新、唐金权的《从抗美援朝开始后的财经方针看陈云经济决策中的科学发展要素》指出,陈云在抗美援朝开始后对战争与经济关系的处置,体现了他把握国家发展的全局意识,透视出他经济决策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宋键的《论陈云经济思想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河南师范大学张田水的《“科学发展观”初步尝试和灵活运用的理论成果——陈云经济调整思想的内容和价值新探》、当代中国所李强的《陈云主持召开的1961年煤炭、冶金座谈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谢冠富的《陈云的政党伦理思想》、吉林大学陈延秋的《学习陈云求实品格,落实科学发展观》、河南师范大学李洪河的《陈云资源战略中的科学发展观》等几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一课题。

  二、深入研究陈云在改革开放前后作出的历史贡献,抓住了时代主题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它主要的历史使命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陈云同志积极支持和推动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并以自己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深入研究陈云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届研讨会撰写了一批高水准的关于陈云与改革开放方面的论文。朱佳木在《陈云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一文中总结了陈云所作出的十大贡献:一是率先在1977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邓小平同志复出的问题,加快了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的进度;二是带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一系列重大历史遗留的问题,为扭转会议原定方向、使其成为改革开放的起点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竭力主张并成功领导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为使改革开放在相对宽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展开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率先提出社会主义时期应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两部分经济的思想,为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五是较早表态支持安徽等地包产到户的做法,为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六是率先提出对外开放也可以到国外投资办厂的主张,为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走出去”战略、优化开放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七是强调处理好积极改革与稳步改革、搞活经济与宏观控制的关系,为使改革开放健康、持续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八是倡导并推动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给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发挥了重要作用;九是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及民主的制度化,为使改革向政治体制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十是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对改革开放中的消极东西保持警惕,坚持理想信念、维护良好党风,为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所李正华的《陈云的改革开放观》认为,陈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关于改革开放的原因、性质、意义、目的、方式、途径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对于成功地打开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国防大学董志铭的《改革开放初期陈云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战略思想》,探讨了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如何培养中青年干部的。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占善钦、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苏峰撰写的两篇文章,探讨了陈云在平反冤假错案、平反天安门事件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当代中国所刘维芳的《陈云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论述了陈云在《决议》形成及通过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张金才的《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再次成为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原因探析》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直接推动了恢复陈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职务。

  三、紧紧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新形势,凸现了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政治方面加强陈云的生平、党建思想研究

  在陈云生平研究方面,北京市昌平区委党校王钦双的《陈云与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为,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的卓越贡献不只是体现在经济建设领域,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思想方法等方面也都有独到的建树和贡献。当代中国所程中原的《并肩战斗,情长谊深——陈云和张闻天交谊述略》,披露了陈云和张闻天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开始共事,直至“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半个多世纪结下的深厚情谊。陈云故居纪念馆曹自求的《陈云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探因》,概括了陈云之所以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的四点原因。中央文献研究室韩洪洪的《试论陈云在创建东北根据地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决策、北满根据地建设、坚持南满、接管沈阳、统一东北财政工作等重大问题上的突出贡献。当代中国所宋月红的《陈云与人民币在西藏的确立》,论述了陈云根据西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慎重稳进地处理藏币问题,直至最后建立人民币制的决策进程。江西瑞金革命纪念馆杨荣彬的《陈云在中央苏区的历史功绩》和福建龙岩学院张雪英的《陈云同志与闽西苏区工人运动》,追叙了陈云在中央苏区和指导闽西苏区开展工人运动及工会工作的历史贡献。

  在理论思想方面,当代中国所田居俭的《关于陈云理论思维的思考》认为,陈云既是实践家、实干家又是思想家、哲学家,他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首先是他的理论思维的成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的《陈云在重要历史关头的哲学思维》指出,陈云从延安时期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每遇重要的历史关头,总要提倡领导干部学习哲学。这种哲学思维对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张世飞的《陈云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唯物史观、党建理论、创新精神和人格力量等视角出发,对陈云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作了分析和探讨。江汉大学刘明钢、詹爱霞的《陈云的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思想初探》,阐述了陈云始终关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

  在党的建设方面,论文涉及党建历程、民主建设、党风廉政等方面。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崔桂林的《重任所系,别具匠心——党建工程的开拓者陈云》,追溯了党建工程的历史以及陈云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首都师范大学聂月岩的《论陈云关于如何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思想》指出,陈云非常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思想。苏州大学王玉贵在《陈云与20世纪60年代初党的民主作风建设》中,探讨了60年代初陈云下大力气对党的民主作风建设进行的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重要主张,为恢复党的民主传统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代中国所刘仓的《陈云对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贡献》,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陈云在新时期对党的制度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徐国梁、朱红锋的《深入学习陈云党建思想,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着重研究了陈云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论述与实践。陕西省委党校吴永的《论陈云党的权力观》一文,论述了陈云关于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同时也受人民的制约和监督的思想。当代中国所田波的《陈云与党内政治生活》,探讨了陈云重视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问题,钟瑛的《陈云的统战思想与实践》,探讨了陈云对统一战线问题的贡献。

  (二)经济方面围绕现实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国家统计局赵华荃的《学习并发展陈云的经济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文,着重论述了陈云对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体制的重大贡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肜新春撰写的《陈云经济思想中的国际视野》指出,陈云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方面,以他的全局战略和世界眼光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力的《陈云与1957年前后中央地方经济关系的调整》,论述了陈云具体主持这次调整的方案设计,从中可以了解陈云对国情的认识以及各种因素对中央地方关系的制约。厦门大学张侃的《试析陈云同志关于“国际市场”的思想》,梳理了陈云关于“国际市场”理论的诸多创新,分析了陈云关于“国际市场”的思想与综合平衡理论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所曹守亮的《新中国初期陈云的国家市场经济思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云对符合中国国情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叶明勇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经济思想探析》、段娟的《陈云的经济布局思想解析》、冷兆松的《陈云关于领导机关制定政策的根本方法的思想》和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王杰的《建国后陈云的资产阶级论述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姚会元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燎原火种——陈云“计划与市场”思想的历史地位》等几篇文章,对陈云的相关思想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于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论文数量相当丰富,题材也很广泛。当代中国所陈东林的《陈云领导解决1951年棉花“禁运”危机的谋略》,根据最新公布的相关档案,对陈云所采取的节流、统购、调控、促收等谋略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赵学军的《陈云对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建设的贡献》认为,陈云在禁用外币以确立国家货币主权、重建外汇经营管理体系、统一全国外汇管理制度、建立独立自主的外汇经营管理体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董志凯的《陈云与资本、资本市场》,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陈云对待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思想与实践特点,认为这些思想对当前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挑战有所启迪和裨益。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吴振兴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指导方针——学习〈陈云文集〉的若干思考》和清华大学蒋云翔、陈争平的《陈云粮食安全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对陈云有关粮食问题的思想和观点进行了探讨。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年士萍的《陈云的“三农”思想》、当代中国所王瑞芳的《陈云的农业水利思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程珂的《1956—1957年国内猪肉供应问题与陈云的群众利益观》,论述了陈云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清醒分析和重要思想。当代中国所李文的《陈云、马寅初与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生育》和陈云故居纪念馆刘启芳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浅析陈云的人口观》,探讨了陈云对人口高速增长的关注和关于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科学认识。还有相关文章对陈云的经济统战思想、陈云与新中国城市建设、陈云思想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三)社会文化方面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本届研讨会入选论文密切关注社会问题,从社会救济、救灾、环保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

  民生问题,在陈云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北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陆仁权、王智勇的《重温陈云新时期的民生思想》,认真梳理和学习了陈云在民生问题上治国理政的思想,对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陈云故居纪念馆方芳的《论陈云民生思想及实践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中国所欧阳雪梅的《试论陈云的民生思想》,研究和阐述了陈云倾听民意、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思想和实践。中央党校高中华的《论陈云的社会救济思想》、南京理工大学张凤翱、智日俊的《建国初期陈云的救灾思想与实践》和当代中国所姚力的《陈云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失业治理》,对这些尚未引起充分关注的领域作出了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研究。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莘小龙的《陈云关于环境资源问题的论述及其启示》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吴超的《陈云与新中国的环保事业》,探讨了陈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贡献。

  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上海复旦大学金邦秋的《论陈云的世界历史观及其时代意义》和北京大学博士生岳从欣的《志同道合,心灵相通——晚年邓小平、陈云论学习马克思主义》,论述了陈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和运用,以及对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度重视。陈云故居纪念馆陈渊的《论陈云如何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对这一较少论及的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梳理和阐述了陈云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地位及其工作方法的重要论述。当代中国所张星星的《陈云思想工作艺术研究》,从六个方面概括了陈云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思想工作艺术,以及为丰富党的思想工作优良传统作出的重要贡献。当代中国所夏杏珍的《看似寻常实奇崛——试论陈云“多谋善断”的决策艺术》和李成武的《陈云的社会调查与人类学田野调查之比较——一个跨学科的视角》,论述了陈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调查研究,特别精于算细账,对发展和创新调查研究方法与决策艺术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在文化建设方面,当代中国所孙丹的《陈云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谈到,陈云对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的系统论述是他的知识分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应当加强对陈云关于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思想的研究。当代中国所张蒙的《“出人、出书、走正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杨文利的《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认为,陈云对评弹事业的著名题词和有关通信,既反映了陈云对评弹艺术的关心,同时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郑珺的《陈云与国史研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陈云对国史研究指导思想的贡献,认为他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方法,为国史研究提供了指导与参照,他制定的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方针、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同志们,第二届“陈云与当代中国”研讨会在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热心关注、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继去年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研讨会之后的又一丰硕成果,是国史学会和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共同推进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大力弘扬陈云同志的光辉思想和崇高品格,发挥陈云思想在新形势下的资政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要把对陈云生平与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使陈云同志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还需要我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作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第一,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关注现实,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努力开拓研究领域,充分发挥学术研究以史资政的功能。第二,我们要致力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提高运用史料、提炼观点、分析思想和语言的表达等各方面的水平,力求撰写出立意高、观点新的文章。第三,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单位、各学术团体、个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利用新史料,整合学术力量,为更加深入、全面地推进陈云研究奠定基础。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进一步加强对陈云同志光辉业绩、深邃思想和崇高风范的研究而不懈努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