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陈云与当代中国
论毛泽东对陈云的评价
发布时间: 2010-06-12    作者:李庆刚    来源:国史网 2010-06-1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陈云“看问题有眼光”

  陈云是一位目光远大、思想深邃的战略家,他看问题一向有战略眼光。他也要求一线工作的领导同志,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他经常讲:“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16]陈云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杰出贡献为人们所一致称道。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在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困难关头,人们总是希望听到陈云同志的意见,他也总是能够不负众望,洞悉全局,抓住要害,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17]

  陈云的战略眼光的形成与他重视学习,特别是学习哲学有很大关系。19395月,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列举了六条,其中之一是“学习”。他指出:“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他根据抗日环境,列举了要学习的内容:“(一)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二)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不然也就不能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三)要学习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特别是游击战争。在今日,‘党员军事化’已成为全党的战斗口号。(四)文化程度低的党员,首先要长期地进行识字和读书读报的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只有文化程度的提高,才能求得政治上的更加进步。(五)尤其重要的是,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的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向群众学习。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和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课本。”[18]他借用列宁的话指出,共产党员的口号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延安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长时,毛泽东先后三次当面同他谈要学习哲学。从1938年开始学习,陈云坚持了五年。先学哲学,再学《共产党宣言》,然后再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19433月,毛泽东为照顾陈云养病,将他由杨家岭迁至毛泽东的住地枣园居住。陈云在此治疗修养了一年。其间,他研读了毛泽东的大量文电,认为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事求是。[19]这给陈云以后的革命政治生涯以深刻影响,他在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不断重申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周围的同志学习哲学的重要性。同时,自己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创造性地进行了发展,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十五字方针。

  19571月,陈云在商业部党组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商业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天到晚忙于非常具体的经济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注意不够,就很容易产生事务主义。如果不注意扭转,就会变得目光短浅。他指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部长、副部长。部长、副部长要领导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指导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要成为一个章程。领导干部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尽到领导责任。”[20]他指出:“我看学习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总结经验。把总结经验列入学习的一项,不用说是很重要的。二是重大的时事和政治问题的学习。三是学习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21]1978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说:“1942年我养病的时候,仔细研究了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电,感到贯穿在里面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弄清‘实事’并不容易。为了弄清‘实事’,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就是:交换,比较,反复。”[22]19901月,陈云在同浙江党政军负责同志谈话时又指出:“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末,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23]

  除了在经济建设方面陈云“看问题有眼光”外,在党的建设方面陈云的眼光也是超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我们党急需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去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陈云敏锐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强烈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陈云就明确提出,从现在起,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锻炼。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陈云再一次提醒:“书记处和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在各级选择合格的年轻干部。这些被选进的人,党性要强,要有干劲,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要培养一批技术干部到到各级领导机关里来,这样才能搞四化。”[24]对于选拔年轻干部的标准,陈云明确指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陈云关于培养和选拔成千上万的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的论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也为改革开放储备了合格的领导人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论十大关系》
    2. 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
    3.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何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4. 郑有贵:从《寻乌调查》探析传统乡村凑份互助文化
    5. 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改革探索及其价值审视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历史贡献
    7. 毛泽东要读的最后一部书:《容斋随笔》
    8. 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