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的三个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张金才
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明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科学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七一”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体现着自信、自豪、自警的精神。
一、讲话通篇体现着对我们党95年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的高度自信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这是何等的豪迈之气。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如此自信,就是缘于我们党经过95年的不懈奋斗和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这条道路、这套理论和制度体系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是中国自信最深厚的文化根基。
基于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庄严场合重申此点,给人以特别的力量和自信,必将激励每一个共产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七一”重要讲话通篇体现着对我们党95年来伟大历史贡献的充分自豪
“七一”重要讲话概括了我们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阐明了这三大历史贡献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关于第一个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关于第二个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关于第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做出巨大牺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95年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而得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这样的伟大历史贡献,值得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倍加珍惜,倍感自豪。
“七一”重要讲话还把我们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历史贡献放在几千年人类发展长河中去定位和考察。这样的宽宏视野,使我们党更加有理由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三大历史贡献,不仅仅是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而且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三、“七一”重要讲话通篇体现着对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历史性考验的清醒自警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尽管我们党95年走过了光辉历程,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有自信和自豪的充足理由,但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对面临的新的历史性考验始终怀有忧患意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总体是好的。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
针对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些挑战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重申“三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党对自身发展阶段和历史定位的一种清醒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场合再次重申这一点,有助于提醒我们全党,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地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他再次号召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更加意味深长的是,“七一”重要讲话以毛泽东的“赶考”语来结篇,非常有深意,体现着我们党的忧患意识。它提醒全党,虽然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杨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