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媒体聚焦 >>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发布时间: 2021-04-23    作者:钟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1-04-1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先进思想文化为建党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且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近代以来,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表示,鸦片战争后,许多进步人士孜孜不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希望借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振兴中国,屡屡尝试皆以失败告终。从政治发展逻辑上说,屡次失败的关键原因是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超越前人的局限和困境,从根本上扭转民族命运,最重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伟大政党与伟大人民的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以先进思想理论为指导,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

  1915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逻辑和社会发展逻辑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表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屈辱命运。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中国传统儒学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民智,使广大民众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打破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近代社会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成为引发社会大变革的先导,同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通过比较,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更先进的理论,社会主义是救中国的先进武器。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提出,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全新道路,它的胜利给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挽救民族危亡和建立富强国家的全新希望。十月革命还促进了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思想界的解放。与此同时,大量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的传播,使思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条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还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促使相当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工人运动为建党奠定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已达200万人,其中产业工人达到60万,而农民则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体成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提出,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首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彻底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精神和意志,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为五四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于是,在建党前后的中国大地,逐步结成了由三大阶级联合组成的强大政治力量,不仅包括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也包括被广泛发动起来的广大农民群众,更有不断成长壮大的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广大的工农大众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雄厚的阶级基础。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表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将其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用于指导中国革命的展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1920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全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后,都把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点。他们脱下长衫,穿上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与工人打成一片,并创办了一批专门供工人阅读的进步通俗刊物。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还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进一步结合。在组织工人学习的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成长。一部分工人在与知识分子接触的过程中,眼界得到拓展,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参加革命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一大批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提高了阶级觉悟的工人,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真理成为制胜法宝 

  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条件逐渐成熟,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深感受到,只有建立起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才能把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拯救出来,才能实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理想。

  《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革命纲领和国际主义精神。据复旦大学教授、陈望道先生之子陈振新介绍,作为《共产党宣言》第一位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贡献。1920年3月,陈望道接受了邵力子的推荐,回到分水塘村进修马克思主义,同时试译《共产党宣言》。同年4月下旬,他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最终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决心,并为之奋斗一生。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得以出版,为在中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在《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影响下,许多先进知识分子逐渐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早期各地党组织开展的建党活动,在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为建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必要准备。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全国各地得到发展。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组织正式成立。上海早期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地区的共产主义者取得联系,请各地共产主义者成立党支部,得到了各地共产主义者的积极响应,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创建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1920年10月,以李大钊为核心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在北京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各地党的早期组织一经成立,便积极投入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动员工人运动的工作中,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当作主要任务,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早期共产主义者积极探讨建党思想,为在中国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新型政党提供了理论依据。

  弘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由于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介绍,1921年,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局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的50多名党员,到今天已经有91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曹文泽表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丰功伟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大力弘扬创党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坚持和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持和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持和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今天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要赓续血脉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迈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记者 钟哲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