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经中央审定、批准的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以下简称《国史稿》)正式出版。
《国史稿》概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这35年的历史。《国史稿》按时期和内容划分,先出版第一、二、三、四卷(这以后的国史,将陆续分卷出版)。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由来,在第一卷之前设立序卷,概述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国家的伟大征程。
撰写《国史稿》是中央赋予当代中国研究所(以下简称当代所)的首要任务。1990年,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向中央报告,建议成立当代所,负责研究、编纂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搜集和编辑有关国史资料,参与国史的宣传与教育,联系与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国史研究工作。中央批准了报告,随后当代所成立,《国史稿》的撰写工作逐步展开。
在中央的关怀和指导下,《国史稿》的撰写始终遵循如下原则:
一、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梳理和评价,认真贯彻《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中央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重要论述的精神。用历史事实证明:新中国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和流血牺牲取得的胜利成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适时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展示出并继续展示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前景。
二、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人民和代表人民意愿的国家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遵循一条主线,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握一个主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成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清主次,明确成就是主要的、第一位的;坚持总结经验,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创新,继续前进。
三、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以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确保史料翔实可靠。坚持史论结合,夹叙夹议,分析评价客观全面。为了突出国史特点,在内容上更侧重于治国理政的国务活动。关于行文,则要求运用正史史笔,力争做到质文兼备、精确严谨。
《国史稿》的撰写与修改,历时近二十载,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1992年到2009年,主要由所研究人员按照撰写大纲分卷撰写初稿,然后集中讨论、充分交换意见,再分卷调整、充实、提高。同时,征求部分所外学者意见。如此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初稿定稿本。初稿的撰写和讨论,由编委会主持。
编委会的组成人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丁伟志、马洪、马仲扬、邓力群、刘中海、安平生、有林、李力安、李智盛、吴家珣、陈斐章、郑惠、段若非、徐达深、詹武。邓力群为主编,马洪、安平生、李力安、有林为副主编。参加第一阶段工作的人员(各卷均以姓氏笔画为序),序卷有田居俭、李正华、李格、杜蒲、陈东林、张启华、徐尚定;第一卷有王善中、田居俭、刘国新、李格、程大方、董志凯、范守信;第二卷有马英民、田波、张启华、杨德明、周鸿、金隆德、夏杏珍;第三卷有刘志男、李丹慧、杜蒲、陈东林、程中原;第四卷有于剑波、孙学文、李正华、李永田、李建斌、陈立旭、段若非、康文斌、程中原、蒋仲辉。
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2年,在初稿定稿本的基础上,经过三轮大的修改后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审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和悉心指导下,形成正式送审稿。
2009年和2011年,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组织、协调中央和国家30个部委两次审读《国史稿》并提出修改意见。这30个部委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台办、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宗教局、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档案馆。
在此期间,《国史稿》编委会决定:增补田居俭、张启华、程中原、张星星为编委、副主编,增补米山、刘国新、陈东林、孙学文、李正华为编委。各卷主编也作了相应调整:序卷主编为田居俭、一卷主编为刘国新、二卷主编为张启华、三卷主编为程中原、四卷主编为张星星。编委会还决定,特约张海鹏、步平、杨胜群、逄先知、金冲及、卫建林、王梦奎、刘华秋、李际均、萧裕声、沙健孙、朱新均等专家审稿;有林、梁柱、周新城为统稿小组成员。
2011年,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又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台办、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外交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务院港澳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档案馆等18个部委,第三次审读《国史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国家统计局还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审核了《国史稿》的大部分数据。当代所和编委会高度重视、认真吸收各部委的意见,统稿小组分别会同各卷主编从内容充实、理论提升到行文润色,进行了三轮修改。
2012年,李捷就任当代所所长后,增补为编委、副主编,审阅了《国史稿》并作了修改。经所党组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审定,最后形成正式呈报中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送审稿。
尽管参与《国史稿》撰写的同志竭力虔心、集思广益,力争写成一部无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辉煌的历史,但限于学识水平,疏漏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期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备再版时修正。
最后,对参加《国史稿》撰写、讨论和修改的所有同志,致以衷心的谢意。
当代中国研究所
2012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