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 追忆纪念
掌舵的来了,我受命全程采访――邓小平南巡随行采访札记
发布时间: 2012-02-02    作者:牛正武    来源:金羊网 2012-02-02
  字体:(     ) 关闭窗口


  这一天,邓小平一家来到深圳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景区,乘游览车转遍了两个风景区,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个又一个景点,最后来到布达拉宫。邓小平望着那依山耸立、辉煌壮丽的微缩布达拉宫,真是惟妙惟肖,同拉萨原址一般无二。他像是遂了一个心愿,高兴地对家人说:全国呀,就是这个地方没到过!是呀,革命战争年代,他统率大军转战南北;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作为总书记到各地调查研究;文革后复出,他不辞辛劳到各地考察,祖国山山水水几乎走遍了,算来只有西藏还没有去过。今天,可算是到了。他笑逐颜开地站在布达拉宫前,要全家人一起来合影留念。除邓朴方坐轮椅未到外,全家人基本上都到了。我也举起相机咔嚓咔嚓摁下快门,一连拍了数张珍贵的邓小平合家欢
  小平同志对我说拉拉手”“拉拉手,是邓小平惯用的四川话,意思是握握手。125,在珠海亚洲仿真公司,邓小平饶有兴趣地听取总经理游景玉介绍了发展仿真高新技术的情况,走进机房参观了正在研制的火电站仿真设备,非常高兴地说:我是看新鲜。要发展高新技术,越新越好,越高越好。越新,越高,我们高兴,人民高兴,我们这个国家高兴!看到坐在计算机旁的都是年轻人,听说他们都已挑起重担成为骨干,更是喜悦,他热情地伸出手来,握住近旁一位女青年科技人员的手,意味深长地说:我要拉拉年轻人的手,科学的希望在年轻人。
  离开亚洲仿真公司前,公司员工已经列为三排聚集在大厅里,等候与小平同志合影留念。邓小平高兴地与大家合了影。照完相,他转过身去,望着一大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说:我要和大家拉拉手。霎时间,一只只年轻的手伸了过来。邓小平依次同大家一一拉手,拉完前排拉中排,拉完中排拉后排,一个也没落下。
  在随行采访的十多天里,我时而跟在邓小平身边聆听他讲话,时而跑到邓小平对面为他拍照,距离不可谓不近,可从未同他老人家握手、打扰他。129日下午,邓小平在离开珠海之前,走出石景山庄到院子里,分别同珠海市领导班子、武警战士、山庄职工合影留念。在邓小平与省市领导班子合影时,处事热情周到的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招呼我过去参加合影,我一心忙着拍照,摆摆手没有过去。全部合影结束了,邓小平起身缓步走回山庄,陈开枝把我们几个省里的记者招呼过去,同老人家在山庄前合影,不料,几个警卫人员和司机也拥过来,把我挤到了后排。照完相,陈开枝把我介绍给邓小平说:这是新华社记者牛正武。老人家看看我,伸出手说:拉拉手。我连忙伸过手去,紧紧握住那只温暖的大手,心里顿时涌起一股热流。这时其他人也拥过来,都要和老人家握手。陈开枝说,该上车了,说着护送邓小平进山庄去了。


图:羊城晚报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九日版


  幸好我有个普通照相机
  邓小平在广东度过了11天,临近春节之时前往上海了。
  尽管海外舆论已经刮起了邓旋风,广东从省到市报纸上却都只字未提。省市领导和各家媒体都遵守着小平同志的约定:不开这个口子。
  举国欢庆猴年春节,从上海发出了邓小平与上海人民共度春节的消息。小平同志在广东巡视11天,发表了那么多重要讲话,怎么能无声无息呢?
  春节之后,广东省委召开厅局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邓小平谈话的记录稿。228,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作为中共中央19922号文件,正式向全党作了传达。人民日报、南方日报、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等中央和地方报纸,相继连续发表社论、评论,传达和阐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可是,邓小平南方之行的消息,仍然未见诸于报端。
  文字报道的口子一时开不了,先发表照片是不是可以呢?我和广东几家媒体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点。
  幸好我有个照相机,拍了不少邓小平的照片。2月中旬,我选了几张好照片,寄给了新华社《瞭望》周刊,希望他们在封面和封底刊登。时隔多日,不见音讯。看来他们没有胆量冲破习惯束缚。还好我们广东分社办有一张《体育参考》报,我选了一张《邓小平在仙湖植物园散步》的照片,229在头版头条位置大幅刊出。当时《体育参考》还没有彩印,只能发表黑白照片,但也展现了邓小平神采奕奕的风采。可是《体育参考》报发毕竟发行量很少,又能有多少读者看到呢?作为一个新华社记者,欲投无门,竟找不到发表的阵地,心里真不是滋味。318,南方日报以整版篇幅彩色印刷,刊登了该报摄影记者梁伯权拍摄的邓小平在广东的照片。接着,羊城晚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陈建华拍摄的照片。广州日报一位负责同志特地找到我,选了一部分照片,320小平同志在南粤人民中通栏标题,用整版篇幅刊登了我和陈建华的照片。邓小平南方之行,就这样以照片形式最先见诸报端了。
  3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在分社办公楼一间房里同记者谈事,突然有人急急忙忙跑来,气喘吁吁地说:楼上楼下找不到你―――快快,穆青来电话找你呢!我急忙跑到分社报房,拿起电话向穆青报到,只听穆青说:牛正武吗?深圳特区报发表了报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长篇通讯,我们决定要转发,你不是拍了照片吗,马上把照片发来。我说:我早就给《瞭望》寄了照片啦,叫摄影部向他们要。穆青说:你把全部底片带上,马上到总社来!社长穆青亲自下令,我焉能有丝毫迟疑,立刻让人买好机票,收拾好全部底片,搭乘当天航班飞到了北京。我把底片送到总社摄影部,女编辑黄文从中选出六七张留下发稿,其余的全都还给了我。330,新华社全文转发了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同时播发了我拍摄的一组照片。这组照片被全国各地报刊和海外报刊广泛采用。
  要把南巡完整告诉读者
  邓小平在深圳的报道见报以后,许多朋友熟人纷纷向我打听消息,了解情况,提出问题。听说你是全程跟随采访的,看报纸只见你拍的照片,为什么你不写文字报道?”“听说小平同志不光到了深圳,在珠海的天数更多,为什么没有珠海的报道?”“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都是在深圳讲的吗?可文件传达说的是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讲的呀!
  为回答人们的希望和关心,我决定把全程随行采访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既然见报的口子已开,我就不必再束缚自己。写,一定要写!
  稿子写出来了,我决定发给《南风窗》杂志。长篇通讯的题目叫做:《邓公南巡》。
  时隔不久。花城出版社一位负责人和编辑朱子庆找到我,说:邓小平南巡是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你作为新华社记者随行采访全程,是历史的目击者,应当写一本真正反映全貌的书来。他们说,这也是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的意思。我欣然领受了这一任务。
  这时,我想起了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曾对我说的话。19922月,我在给《瞭望》周刊寄去邓小平照片之后,与老领导冯健通过一次电话,有点焦急地说:小平同志南巡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发不了文字报道,照片也发不出来,真是太遗憾了。冯健说:留着这些东西,会有用的。
  果不其然。有用的时候到了。我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日子里,把全景式描写邓小平1992年南巡的纪实作品写出来了,书名就叫做《邓小平南巡纪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