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专家解读
林培雄:构建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 2013-11-29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2013-11-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在于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群众观点,解决脱离群众的各种问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根本保证。
  一、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之策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说,必须靠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作风绝对不是小事,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如果不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任其发展下去,就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隔开。当前,中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也相应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得到极大好转,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在全党集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大决策。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对于纠正党内脱离群众的作风问题必然会取得明显成果。但集中教育毕竟受时间限制,而且具体到每个单位也就3个月时间,党内长期存在的脱离群众问题不可能根治,仍然需要经常性工作来解决。这就要靠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把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制度成果,通过在经常性工作中长期抓、反复抓,这样才能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二、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建立健全确保密切联系群众得以贯彻执行的制度。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规定,大多行之有效、群众认可。比如,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定期组织干部下访制度、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领导干部蹲点制度等,这些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制度,要继续坚持,抓好落实。新形势下,我们党保持密切联系群众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抓紧修订完善,并创造出新的制度形式。
  坚持独立性与系统性的统一。独立性是每项制度规定可以单独得以贯彻执行、独立发挥作用;系统性是注重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套。我们党历来注重根据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我们党制定的这些制度既前后相衔接,又都有制度的配套措施,注重制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坚持严格性与可行性的统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从党的建设长期实践中得到的重要认识和结论,也是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取信于民。
  三、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开展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眼长远、抓好制度建设,推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要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重要保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健全服务群众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要健全党员干部定点联系制度,根据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确定联系点和困难户,实行包村包户,直接面对面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为群众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在定点联系服务群众中,增进同群众感情,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密切联系群众,必须知道群众的想法,尊重群众的诉求。在当今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让群众有说话、反映问题的地方,有敢说话的制度保障,有愿意反映问题的政策措施。
  三是要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维护群众权益是我们党的重要职责,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讲实际的,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不断得到满足,才能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一方面,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的本质就是利益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利益关系处于良性的协调发展状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要健全矛盾排查与冲突预警机制、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危机处理应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 建立房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2.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3. “后4%”时代财政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
    4. “新常态”下教育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5. 治理为官不为须有长效机制
    6. 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7. 以长效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8. 构建高校“双清”的长效机制
    9. 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
    10. 金正桥:探索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