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专家解读
李崧:创新党联系群众的方式
发布时间: 2013-11-11    作者:    来源:学习时报 2013-11-11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切实保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规避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在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之下,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键是要着力健全联系群众制度、不断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根据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探索,创新党联系群众的方式在其路向选择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种方式。
  结合渗透方式。群众工作不可能独立的发挥作用,必须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工作有机结合,渗透到党的建设、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以形成群众工作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的政治生态。结合渗透的群众工作方式在运用时,要特别注意规避两种倾向:一是用群众工作代替其他工作。二是以其他工作代替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都有相对独立目标、任务和特殊的运行规律,互相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硬性相互替代或者相互取代,结果是哪一项工作都做不好。
  教育引导方式。用健康文明和丰富多彩方式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执政条件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教育引导方式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丰富多彩,诸如课堂、会议、座谈、走访等面对面的方式,网络、信息、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覆盖方式。对于群众工作来说,教育引导方式的运用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在内容上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群众实际需要,提高教育引导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增强教育引导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形式上要让群众喜闻乐见,要注意结合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需要,以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为原则,增强教育引导的功能和吸引力。
  沟通协商方式。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群体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矛盾,但总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摩擦和差异,具有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的基础要件。这就决定我们党在联系群众过程中,可以把沟通协商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运用沟通协商方式做群众工作,必须坚持平等、公正和公开三大原则:平等就是坚持沟通各方地位的平等和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这是相互沟通和协商的基础条件;公正就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保证沟通和协商公平性和正义性;公开就是坚持沟通和协商内容、程序、方法、结果的公开和透明,实行阳光操作,使各方口服心服。
  群众自治方式。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群众自愿结成的社团和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都是群众自治的有效形式。运用群众自治方式去做群众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的关系。首先,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处理好执政党依法治国和群众自治的关系,社群组织和群众自治必须受宪法和法律制约,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再次,群众自治与执政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也不排除在群众自治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矛盾与问题一旦出现,必须采取平等交流、民主沟通、对话协商等民主的方式妥善谨慎加以解决。
  社会救助方式。群众工作的社会救助方式,主要是针对特殊社会群体而言的,比如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边缘群体。社会救助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以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生存为主的最低生活保障,以解决社会流浪问题为主的社会救助中心,以解决失学儿童为主的希望工程,以解决下岗职工就业为主的职业培训,社会群体的自愿捐献、志愿者行动等等。社会救助方式在群众工作中的运用,要力求把握两个基点。一是各级政府都应把社会弱势群体的转化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完善社会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其社会生存能力和致富本领。二是宣传、教育和引导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慈善救助方式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形成人文关怀的良好社会氛围。
  典型示范方式。典型示范方式是指利用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为榜样,正向引导其他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形式。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效应、辐射效应、带动效应、示范效应来感染、影响、激励和带动群众,形成扬善抑恶、正向激励的群众工作情景。典型示范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言传身教形式、模范带头形式、典型报告会、现场会、比赛、演示、宣传片、文字报道、电视和新闻媒体传播等等。以典型示范的方式去做群众工作,应着力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着眼于人民群众高尚品德的培养、健康人格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要慎重选择典型,特别注意选拔人民群众认可的、对群众影响大并具有长期效应的典型;三是要着力打造群众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扬善抑恶、争优创先的良好社会风气。
    1. 李 平:用“三颗心”答好群众工作这份答卷
    2. 准确把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变与不变
    3. 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4. 创新群众工作机制
    5. 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6. 做好群众工作 需要有“五度“
    7. 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
    8. 新的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大群众工作观
    9. 以“互联网+”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
    10. 做群众工作的典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