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专家解读
刘庆丰:理论掌握群众究竟难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13-11-08    作者: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3-11-08
  字体:(     ) 关闭窗口
  从本质上说,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高度凝练,抓住了根本,彰显了人民性、彻底性,具有说服和掌握群众的内在潜质。工作中我们普遍感到,理论掌握群众还有一定难度。
  难就难在理论“折叠”了现实。有人认为,理论掌握群众的最大难点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都忙于物质生产,对理论没有兴趣,甚至是与理论天然绝缘。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广大群众火热的社会实践,是理论的“血脉”“种子”和“摇篮”,群众与理论具有天然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理论与群众之间存在更大的互动空间。因为,这一时期是理论创新创造的活跃时期,同时也是广大群众理论需求更加旺盛时期,他们十分渴盼站在理论的高度,运用理论思维,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无限繁忙的生产实践中,抓住问题本质,看清发展趋向,把握政策走向,获得生活智慧,服务生产发展。理论掌握群众的根本难点,不在于群众有没有兴趣和需求,不在群众这一方。
  那么,究竟难在哪里?难就难在理论“折叠”了现实,难在理论自身这一方。这就是说,现实就像一块大的幕布,它不仅五彩斑斓、生动活泼、可触可感、宽广无边、神奇莫测,而且,它还直接笼罩着、包裹着人,为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最直接最坚强的倚靠,人们自然时刻离不开它,很喜欢它,更容易理解它。而理论则不同,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运用一定的逻辑工具,依托特定的载体(如范畴、概念等),对这块幕布一次又一次的裁剪、浓缩和折叠,以此试图缩小幕布的“延展面”,靠近“中心点”,抓住最本质。所以,尽管理论的“根”在现实,但它的“长相”“性格”“待遇”等,却与现实大不相同,它抽象浓缩,遮掩了现实的直观可感性,很难被普通大众直接捕捉、一下子理解。况且,理论往往是“他人”的产物,即理论一般都是社会专门人员,凭借自己的认知模式、知识准备和表达习惯而对现实的抽取,不是群众自己亲自动脑动手“折叠”出来的。这样,群众掌握理论,既需要丰富的实践经历、一定的理论知识、理论思维作为背景,还需要大脑的积极主动参与——用自己大脑既定的思维框架,来认识他人的思维成果。显然,这又增加了理解理论的环节和难度。
  那么,理论能够不“折叠”现实吗?不能。否则,理论就成了它物,成了“非理论”了。理论折叠现实的必然性在于,世界上可以叫做“现实”的东西太多了,现实这块幕布太宽广无垠了,人们为了能够抓住最根本的那些现实、预测未来、改变现实,必须要对大量繁杂的具体的“现实”,进行必要的浓缩、折叠、抽取和排列,才能便于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最终搞清楚现实的“庐山真面目”。
  理论掌握群众的有效着力点:呈现理论的“底色”。化解理论的抽象性,有效传播理论,就需要呈现底色,重返现实,即把“折叠”起来的理论全面铺展开来。一是追溯源头。讲清理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全面阐释某一理论究竟是回答和解决什么样的现实问题的,让群众明白理论的现实价值,激发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热情。二是呈现过程。讲清理论是如何从现实中一步步抽象出来的,用一个个具体过程化解理论的抽象,增强理论的“现场感”“动态感”、直观性。三是找准接口。具体翔实的数据、生动活泼的事例、典型突出的人物、意蕴深厚的俚语等,都是现实的“外衣”,是理论和实践的“接口”,它们最容易被群众感知和理解,理论掌握群众,只有首先从这些“外衣”切入,然后逐步脱掉“外衣”,才能一点点培养理论思维,一步步接近理论内核。
  (作者:哲学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干部)
    1. 破解垃圾处理困境应依靠群众
    2.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模式的优化和发展
    3. 以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信访工作者天职
    4. 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
    5. 干部“三同”,扫除“骄娇”二气
    6. 群众批评尖锐处,就是全力改进处
    7. 扶贫文件要让群众看得懂
    8. 让群众在每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9. 把政策交给群众
    10. 让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