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专家解读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改进作风
发布时间: 2013-07-01    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求是 2013-07-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改进党的作风,克服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群众观点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的外在表现,党性决定党风。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是否符合党的性质要求,是由其党性是否纯洁决定的。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我们党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党性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来以作风优良著称于世。优良的作风决定了我们党能够形成无比坚强的力量,克服各种艰难困苦,战胜各种强大敌人;决定了我们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总是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决定了我们党能够及时预防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和善于同自己内部各种不良现象作斗争,保证队伍的纯洁性;决定了我们党在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时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冷静,不骄不躁;决定了我们党能够以广阔胸怀学习吸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根本上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形成和保持优良的作风,就是因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优良作风,最深厚的根源就在于党以天下为己任,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为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事业是一个伟大崇高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人严格律己、奋斗不息的不竭动力。
  如果换一个角度,同样可以看出群众观点对作风建设的直接影响。我们党内不正之风的各种表现,如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说到底,正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心中没有群众。如果心中有群众,看到群众还有那么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看到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积极性创造性,看到群众在各个领域以他们的艰苦劳作推进社会的发展、创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看到那些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求闻达不图功名堪称中国脊梁的平凡群众,看到那些把权力赋予我们、把希望和信任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期盼我们带领他们奔小康的善良群众,我们怎么能不保持良好的作风?中国人历来讲良知,其实,现实中持什么作风,也是对我们如何对待群众的一种良知的拷问。
  群众中蕴藏着作风建设的巨大能量和动力
  作风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主体,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好,作风建设就搞不好。作风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党和人民群众互动的过程,脱离广大群众“修身养性”、“独善其身”,是不可能形成好的作风的。党的优良作风,就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坚持群众路线,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目的,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条件。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经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到他的世界观转变过程,讲他怎样由一个看不起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当时,我们队伍中很多出身于有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党员,都有这个转变过程。这种转变,是在与工农大众长期接触中实现的。有了世界观的转变,才会有作风的转变,才会去关心人民的疾苦,解决群众的问题。与那个时候相比,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基本道理没有变。好的作风的形成,依然需要到群众中去,需要参加群众的实践活动。
  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到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切身感受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到群众的作用和地位,全面了解了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才能真正懂得作风建设的意义,才能把改进作风落到实处。民主革命时期,党内之所以有人看不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不懂得发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重要性,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农民。毛泽东之所以在这一点上有清醒的认识,就是因为他真正深入地考察了农民运动,了解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在革命中的态度。没有真正的了解,即使能照本宣科,把联系群众讲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际工作中,还是不知道怎样联系群众,怎样做群众工作,甚至还会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本身就是在联系群众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同样,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谦虚谨慎的作风等,都需要在联系群众中培养。不到群众中去,不到实践中去,就不了解实际对理论来讲意味着什么,不了解脱离实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到群众的实际活动中去,就不能清醒认识自己个人的地位和作用,那些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进行自我批评的人,往往都是井底之蛙;不到群众中去,不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不了解群众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知道群众过的什么日子,就不知道艰苦奋斗是什么,不懂得为什么要提倡艰苦奋斗。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生活,认识群众的力量,是培养优良作风的重要前提。
  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对照群众的期盼,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造成的危害,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对这些认识越明确越深刻,改进作风的动力就越强烈。我们有的干部,弄虚作假,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群众怨声载道,他却自鸣得意,丝毫没有愧疚之意,因为他根本没有到群众中去,认真倾听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意愿;有的干部追求享乐、奢靡浪费、大肆挥霍群众的血汗钱,群众议论纷纷,他还我行我素,一切照旧,因为他根本没有顾忌到群众的反映,没有感受到群众的切肤之痛;有的干部自以为是,主观武断,个人说了算,拍脑袋做决策,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引起群众极大不满,他还浑然不觉,沉浸在自我欣赏的“成就”之中,因为他被周围廉价的赞扬褒奖冲昏了头,根本不知道群众在说什么;有的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早已被群众唾弃,他仍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到被送上审判台,才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自己对不住群众。实践出真知,我们一切工作在实践中的成败得失,群众看得最清楚。我们的作风正不正,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真心改进作风,就应该真心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拜群众为师。这正是中央要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改进作风的原因。
  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中加强和改进作风,根本要求就是要有真诚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真诚的态度,搞形式、走过场,或者到群众中去不是虚心向群众学习,而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合自己口味就听,不合自己口味就不听,甚至不让人家说话,那就不可能达到改进作风的目的。同样,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想起来就到群众中去走一走,想不起来就把联系群众忘在一边,活动来了就到群众中去走一走,活动过了就把联系群众丢在一边,也不可能真正达到转变作风的目的。我们要像中央要求的那样,建章立制,通过制度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
  以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贯彻群众路线中改进作风,又通过良好的作风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两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作风代表党的形象,进而决定党群关系。人民群众认识我们党,首先是从作风开始的。他们从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风,来做出对党的朴素而真实的判断。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条件。而这就要靠良好的作风。
  怎样才能克服我们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呢?习近平同志用非常形象的说法表达了这样的要求,那就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的总要求。这个总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通过对照检查、触及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我们党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解决了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取得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弘扬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首先,与革命时期相比,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执掌政权的党,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手里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公共权力,同样的问题,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性质和表现程度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我们党是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执政,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样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和需要的手段、方法等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再次,与过去通过开展群众运动来解决党内外矛盾的时期相比,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通过民主法治来解决各种问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显示出新的特点。第一,强调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作风建设的主要目标,包含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执政的工作作风和在执政实践中掌好权用好权的基本要求。第二,强调从领导做起。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作风建设自上而下、领导带头的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高度关注的特征。第三,强调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抓住了领导干部作风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问题。第四,强调加强制度建设。提出从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到各种接待制度、待遇制度、经费管理制度、会议活动制度等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制度建设要求,用制度来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这些都充分表现出我们党改进作风的坚定意志,表现出我们党以良好作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决心。
  (执笔:戴焰军)
    1. 践行群众路线要多走“群众走的路”
    2. 新阶段的群众路线和中国共产党
    3. 郑必坚:形成新阶段的“群众路线”
    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5. 新时期要走好 “网络群众路线”
    6.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7.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群众路线指向
    8. 让群众路线在网络空间焕发生机
    9.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10. 让网络群众路线直通民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