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媒体评论
农民日报评论员:当官莫忘“禾下土”
发布时间: 2013-10-14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2013-10-12
  字体:(     ) 关闭窗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诗,饱含了对农民艰辛的体察。其时,身为平民的李绅生活清苦,目睹农民终日辛劳而食不果腹,感同身受。然而,当他步入仕途特别是位及宰相之后,却丢掉了百姓情怀,生活奢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四风”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曾经的悯农惜粮之人,何以前后判若两人?根本原因是地位变了,心态和世界观随之改变,脱离了人民群众,背离了为官之道。

  李绅的蜕变,在当前看来仍有很强的镜鉴意义。今天的机关干部大多数来自农村,对农村农民具有一种天然的朴素情感。但进了机关以后,位置变了,能否继续保持质朴的心态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是当好一名优秀农业干部的关键。为此,农业部党组连续三年组织开展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就是要让这些“三门”干部深入农民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参加农业劳动,体验农民艰辛,密切与农民的血肉联系,升温与农民的质朴情感,提升服务“三农”的本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充满变革的时代,青年干部要防止掉入“四风”的泥潭,就必须与农民手拉手、心连心,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拜农民为师,虚心向农民学习。学习农民的纯朴,说农民的话,不讲套话不打官腔。学习农民的勤劳,亲近泥土,与人为善。学习农民的心态,始终拥有一颗平常心,认清自我。学习农民的勤俭,不浪费不攀比。

  农民群众对“四风”问题最反感。青年干部要站在农民群众的角度和立场,多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农民欢迎的好干部。

  当官莫忘“禾下土”,看似简单易懂,做好十分不易。

    1. 践行群众路线要多走“群众走的路”
    2. 新阶段的群众路线和中国共产党
    3. 郑必坚:形成新阶段的“群众路线”
    4.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5. 新时期要走好 “网络群众路线”
    6.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7.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群众路线指向
    8. 让群众路线在网络空间焕发生机
    9. 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10. 让网络群众路线直通民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