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因为其主要战事发生在广西全州,因而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其时,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希望在湘江东岸与红军决战。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4师各一部渡过湘江,迅速控制全州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并与红3军团在左右两翼掩护中央纵队渡江。11月28日,国民党军分别由全州、恭城向红军猛扑,中央红军则在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等地与之展开激战,阻止敌军的轮番攻击。红军勇士用血肉之躯硬是在狭窄的地域中堵住了数倍国民党军的围攻,至12月1日中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各军团大部渡过湘江。
湘江一战,中央红军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由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后据准确考证,中央红军过前三道封锁线损失2万人,整个湘江战役损失3万人)。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隔断在湘江东岸,全军尽没。红8军团第21师完全损失,第23师严重减员,整个军团不足2000人,被迫撤销建制。时任红3军团第4师政委的黄克诚回忆:“自开始长征以来,中央红军……以通过广西境内时的损失为最大,伤亡不下两万人。而界首一战,则是在广西境内作战中损失最重大的一次……”
但红军硬是从国民党军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其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湘江血战中再次浴血升华。
当年两军厮杀的硝烟,如今已弥漫成安详的炊烟;当年湘江一带的战场,如今成了青青稻田。七十余年的岁月,就这样静静地流淌,但湘江战役留给后世的惨烈却并没有因为岁月消逝而消减分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