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澳门三盏灯的21岁小伙子梁志权,如今在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清华大学澳门本科保送生,梁志权说:“我们和内地学生享受完全一样的待遇。学费一样,住宿条件一样,一起生活学习,我习惯并喜欢这种状态。”
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丁雨秋15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澳门回归祖国后,内地和澳门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呈现出了形式多元化、内容多样化,交流层面逐渐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的大好形势。”
作为两地教育交流的“重头戏”,学生交流、特别是有较为丰富教育资源的内地重点高校招收澳门学生,是10年来交流的一大亮点。
梁志权只是众多在内地求学的澳门学子之一。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澳门回归以来,先后有14325名澳门学生在内地高校就读,相当于约1/10的澳门家庭受惠于澳门与内地的教育交流。目前,内地共有197所高等学校招收澳门学生。截至今年10月,有6069名澳门学生正在内地高校求学,其中博士研究生127人,硕士研究生725人,本科生5217人。
为推动澳门与内地教育交流合作,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2006年9月起,内地对到内地高等学校就读的港澳台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同等收费政策,并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院校根据每年招生数量据实安排每人每学年8000元财政补贴,同年下发《关于印发〈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为澳门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同时,北大、清华等内地重点高校,也拨出专门名额,招收港澳地区学生。
“就读内地的澳门学子学成返澳,在澳门各行各业发挥着光和热。当前澳门政府公务员队伍中,50%人员曾经在内地接受教育,取得文凭。”丁雨秋说。
2005年10月1日,《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生效,内地首次允许台港澳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在内地就业。
不过,由于回归祖国后澳门经济连续9年高速增长,在内地求学的澳门学生大多返澳就业。北大工学院流体力学专业研三学生、来自澳门的李德民告诉记者,毕业之后他希望用自己在内地求学7年获取的专业能力,为澳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效力。
在师资交流方面,回归10年来,内地大学已为澳门500多名优秀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应澳门教育部门要求,内地每年还推荐20名选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骨干教师到澳门一些学校驻校,指导教学,推广教育理念,帮助培养学生,把内地教育改革的经验带到澳门。
内地和澳门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以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主线,开展了包括参观访问、学术研讨、科研合作、夏令营、文体比赛等多样化交流活动,使澳门教育界真正认识和实地了解内地。
“澳门的教育也有独特之处,他们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模式,对于内地教育发展也有可借鉴之处,”丁雨秋说,这是双赢的效应。
丁雨秋对两地教育交流的蓬勃发展十分感慨:“这和两地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关注密不可分,特别是和中央的关心分不开。每当在教育交流合作中遇到问题时,澳门有关部门就会积极向中央反映,提出需求;内地教育主管部门在中央的领导下,无不全力积极帮助解决。”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特别批准在珠海横琴岛划出1.09平方公里的土地兴建澳门大学新校区,并授权澳门特区政府依照澳门法律进行管辖。新校区面积将是现校区0.05平方公里的20多倍,容纳的学生总数也从目前的6000人增至1万人。澳门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全面提升澳门高等教育的重要契机。
同时,为了支持澳门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澳门的国际交流平台优势,教育部最近批准北京语言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在澳门建立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以推广中华民族文化;批准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与澳门理工学院联合设立澳门博彩研究中心,以促进当地相关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总体来说,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发展态势很好,交流效果令人满意。未来,内地教育界愿意与澳门教育界同仁一起,共同积极探索,推动教育合作、交流、发展,为澳门的进一步繁荣稳定和发展而努力。”丁雨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