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 >> 重责任担当 >> 其他报刊
姜辉 李正华 宋月红:接续推进伟大事业 不断开辟复兴道路
发布时间: 2020-07-17    作者:姜辉 李正华 宋月红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08-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接续推进伟大事业 不断开辟复兴道路

  ——新中国7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70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70年;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掌握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70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70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的70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东方大国大放异彩的70年。

  一、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70年来,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展开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努力奋斗。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历史,实现国家空前的团结统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与此同时,制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卓有成效的“一五”计划建设。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一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基础上,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联为鉴戒,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迈出的重要一步。1956年、1957年毛泽东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形成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正式宣布: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还确定了从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虽然在探索中,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仅用20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半个多世纪走过的路程。

  争取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国家安全和为国内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1950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进行了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并赢得了伟大胜利。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制定、调整外交政策、策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努力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1971年10月25日,成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截至1979年1月1日,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1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提升,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2)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努力奋斗。

  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1981年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28年的历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32年的历史做出基本估计。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内容和活的灵魂,深刻阐述了坚持、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基本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为了推进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判断,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来自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驶向21世纪。中共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后,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按照1979年邓小平设想的小康目标向前推进。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9404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超额完成,标志着小康目标基本实现。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化解在市场化过程中遗留的各种问题,推进统筹协调发展,大幅提升经济实力。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努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与此同时,扎实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先后于1997年、1999年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解决台湾问题。

  改革开放充分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社会的活力和动力。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9-2012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3)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加快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胜利步伐。

  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形势和历史发展大势,顺应实践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四个伟大”,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奋力谱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国际环境,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奋力开拓,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制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蓝图,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展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画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惩治腐败,坚决消除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向人民庄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出并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从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常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从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入手,把群众利益诉求作为努力方向,推动中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大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此后又多次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高度概括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宣示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中国努力将这一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在2017年2月10日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在2017年3月17日被载入安理会决议,在2017年3月23日又被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二、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70年来,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

  “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党励精图治、革故鼎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最初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虽历经曲折,但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历史性伟大成就。

  30年的筚路蓝缕,40年的接续奋斗,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充满生机活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我国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和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成功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新中国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最大的成就。70年来,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和善于解放思想,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家统一、国际关系、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三、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70年,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广泛而深入发展,创造出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辉指引下,为建设一个新的中国社会而奋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新中国,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因为党除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并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是因为党能够勇于自我革命,并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断推动中国伟大社会革命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的优势也是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2)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新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类社会矛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

  (3)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前途命运。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根本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地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世界形势如何深刻变化,也无论国内外风险和考验如何纷繁复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4)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认识国家所处在的历史阶段和方位,是从国情实际出发,把我国建设成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我国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地看,从创建新中国到开始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再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无不主要源于和基于党对这一国情实际的深刻认识、判断和处理上,而超越或偏离这一历史阶段和方位,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挫折甚至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由此也发生了转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没有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根据和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没有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正确方向,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必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进行到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6)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所系。新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也永远不称霸、不争霸。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之中培育和践行家国情怀。新中国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反对和抵制任何分裂国家活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决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努力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向前进。

  (7)必须坚持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同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发展的。“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经济长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新中国坚持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确立并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中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团结之路。

  (8)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跟进到什么阶段。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增强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建设,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不懈正风肃纪,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四、催人奋进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成立,开天辟地,如太阳升起在东方,以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新中国70年建设,气壮山河,古老华夏生机盎然,书写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人类社会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伟大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日益展现出催人奋进的无限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发展壮大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极大发展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丰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鲜明昭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总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不可动摇的前进方向。

  当今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深远的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从而凝聚起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力。在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大地高高飘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闪耀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如期实现。新中国从过去“一穷二白”到不久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过去满目疮痍到如今繁荣发展,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鲜明昭示,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国发展实际,向人民、向历史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努力,紧紧扭住战略目标不动摇、战略举措不放松,着力解决好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问题,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不断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向深入、推向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不仅把“小康”这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我国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并由此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稳步提升。新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既从社会生产上推动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的现代化,又从制度体系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治理好社会主义社会提供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保障。新中国70年的历史发展鲜明昭示:怎样治理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深远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接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将以全面的系统的改造和改进,推动各领域改革和改进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以更加健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及其效能,更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新中国70年来,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在深刻改变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倡导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共同努力奋斗。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伟大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精神豪迈、昂扬奋进,必将继续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在解决人类问题中不断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更加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新中国从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豪迈地走来,今天正进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谱写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更加壮丽篇章,在辉煌和奋进中创造新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作者简介:姜辉(1969-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732);李正华(1964-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09);宋月红(19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09)。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8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