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 >> 重责任担当 >> 其他报刊
姜辉:新时代“关键一招”更加关键
发布时间: 2020-07-17    作者:姜辉    来源:人民论坛 2019-10-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时代“关键一招”更加关键

  ——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认识

  40多年前,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同志首次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指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极不平凡的岁月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今天,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关键一招”使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跨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成为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和必然途径,使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跨越。

  改革开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凝固僵化的思维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社会主义行不通,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一切与时代要求和实践发展不相符合的体制机制,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

  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大解放,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我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实行对外开放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我们对改革开放的全面性、系统性、目的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改革开放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迄今为止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三十个、人口不超过十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现代化大国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西方模式不是走向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广大发展中国家终将突破要么陷入发展困境、要么沦为“依附式发展”的两难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一条全新道路,为世界提供了发展途径和方式的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的历史任务,他要求“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和丰硕成果,使我们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全面领导,是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根本要义,也是战胜全面深化改革中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改革开放是党紧紧抓住历史契机主动选择的结果。坚持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是改革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胜利推进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享受改革成果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全面深化改革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恰恰相反,是要更好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改什么、不改什么,先改什么、后改什么,都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决定、稳步推行,决不人云亦云,甚至随着别人的“指挥棒”起舞。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0多年前,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就是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40多年来,改革的每一步深入推进,都伴随着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诉求;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人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创造历史伟业。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丰硕成果,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法论。在人类历史上,为解决问题、谋得发展而实行的改革并不鲜见,但却从未有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这样从深化规律认识的角度,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改革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整体推进,讲求整体效果,防止畸轻畸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要注重抓方案协同和落实协同,又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又要继续鼓励大胆实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改革要坚持“蹄疾”和“步稳”相结合,符合实际、必须做的,就要大胆地干,同时方向要准、步子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必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必须坚持改革与开放相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既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也不是封闭孤立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一条重要规律。开放也是改革。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成果;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也要求实行与此相适应的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新时代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倒退没有出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继续高举改革旗帜,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关键一招”更加关键。

  新时代面临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硬骨头越来越多,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啃下硬骨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旋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比如,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最终的完全实现还需时不我待的艰巨努力;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改革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新时代面临国际上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只有以更大力度深度广度开放才能有力应对挑战。当前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风险挑战加剧。同时更要看到,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在新时代,中国经济要继续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去经风雨、见世面,主动参与、推动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这个初心使命的关键一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 姜 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