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 >> 重责任担当 >> 其他报刊
张星星: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
发布时间: 2020-07-17    作者:张星星    来源:国史网 2019-0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以下简称重要讲话) 中指出:“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 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1]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 又从人民发展要求和创造实践中获得前进动力, 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充分释放和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活力和创造活力。亿万中国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社会砥柱、创业和劳动主体,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敢闯敢试、奋发有为,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用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 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创新发展的壮丽史诗, 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顺应民心, 充分释放社会活力

  就业创业、辛勤劳动, 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 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动力之本。改革开放之初, 党和政府采取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企业、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裕起来的“大政策”, 简政放权, 广开就业门路, 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自主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充分释放了社会发展活力。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 亿万群众自主就业创业蔚然成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和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破除制约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积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业创新, 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创新引领发展, 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充分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生机。1978~2017年, 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 年均增加约961万人。截至2017年底, 社会各界自主创办的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 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90%以上的企业数量。[2]

  二、致力民生, 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40年来, 党和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连续跨越式提升, 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1元增长到2017年的25974元, 扣除价格因素, 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年均增长8.5%。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 消费层次加速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2017年,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 扣除价格因素, 比1978年实际增长18.0倍, 年均增长7.8%。[3]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用生动的语言指出:“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1]

  三、关注民情,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

  40年来, 党和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社会建设各个环节。40年来,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 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2017年末, 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 比1978年增长4.8倍;卫生技术人员898万人, 增长2.6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 增长2.9倍。与此同时, 逐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 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4]社会保障事业水平不断提高, 形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安全网, 建成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强化共享, 着力维护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党和政府加紧建设保障社会公平的各项制度机制, 推动形成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 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 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拓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积极推进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1979~2017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4个百分点, 城乡差距过大问题有所缓解;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7.7亿人减少为2017年末的3046万人, 累计实现脱贫7.4亿人, 贫困发生率由97.5%下降至3.1%。[4]

  五、尊重民意,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把保持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社会利益关系愈趋多元, 社会阶层结构显性分化, 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各界群众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党和政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 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 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 要使全社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 必须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转变政府职能, 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服务, 理顺社会关系、维护公平正义, 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 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人民群众的发展活力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18日)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2]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11月1日) 》,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

  [3]《波澜壮阔四十载民族复兴展新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网, 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8/t20180827_1619235.html,2018年8月27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质量明显改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国家统计局网, 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8/t20180831_1620079.html,2018年8月31日。

  [4]《波澜壮阔四十载民族复兴展新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网, 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8/t20180827_1619235.html,2018年8月27日。

    作者简介:张星星, 法学博士, 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100009;特聘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102488。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1期

    [责任编辑:周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