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 >> 修国家信史 >> 作品集萃
《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发布时间: 2020-08-14    作者:    来源: 2020-08-14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程中原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内容简介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历史转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的事情。这一伟大历史转折从最初的酝酿、尝试到最终的实现、完成,经过了将近八年曲折复杂的历程。 

    本书从邓小平带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切入,以历史转折的前奏、准备、完成为序,对一系列重大国史、党史问题包括1975年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农村和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共十二大召开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析,突出叙述了邓小平在伟大历史转折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逐步创立的。

  作者简介

    程中原,江苏无锡人。研究员。曾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学术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第一首席专家,享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邓小平在一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五卷本)(合著)、《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到邓小平》、《中国的成功之路》、《胡乔木传》(合著)等。

  目录

  引言

  上篇?1975:邓小平领导各方面整顿

  一、炎炎盛暑,从东湖宾馆吹出一阵清风

  二、毛泽东的“八月指示”改变了“文化大革命”的走向

  三、1975年整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

  四、邓小平怎样走到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毛泽东说话:小平要出来,至少是常委

  林彪的覆灭和邓小平的复出

  参加中央军委,进中央政治局

  出席六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

  毛泽东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

  五、邓小平以“三项指示为纲”领导1975年整顿

  六、整顿从铁路突破

  七、钢铁整顿

  八、国防科技整顿

  九、围绕“反经验主义”的较量

  十、组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协助整顿

  国务院政研室的酝酿和组建

  邓小平的领导方式

  国务院政研室在1975年整顿中的作用?

  十一、计划工作务虚会与《工业二十条》

  十二、军队整顿

  十三、地方整顿

  十四、文艺调整

  十五、科学院整顿与《汇报提纲》

  十六、教育整顿的准备

  十七、主管外事

  阐述和宣传毛泽东外交思想 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

  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努力

  促使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写上“反霸权主义”条款

  支持第三世界,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十八、围绕评《水浒》的较量

  十九、农业学大寨会议和农业整顿

  二十、全面整顿的部署与《论总纲》

  二十一、1975年整顿的显著成效及其原因

  二十二、1975年整顿的历史评价

  

  中篇?1976—1977: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和第三次复出

  一、从整顿转为“批邓”

  二、“批邓”的升级和邓小平的抵制

  政治局四人会议开始“批邓”

  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作出总的评价

  两次政治局八人会议和批评对象的扩大

  三、“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发动

  在清华大学发动“教育革命大辩论”

  毛泽东对邓小平仍立足于帮

  邓小平婉拒为“文化大革命”作决议

  “打招呼”会议动员“反击右倾翻案风”

  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特殊的“检讨”

  四、“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形成运动

  “四人帮”处心积虑作准备

  张春桥制造国际影响

  两校文章发出“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信号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在全国开展起来

  五、邓小平为周恩来致悼词

  周恩来逝世:举国哀悼举世颂扬

  十里长街的送别

  邓小平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六、“批邓”“反周”激起群众义愤

  邓小平专管外事,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继续发动

  “四人帮”猖狂攻击邓小平和周恩来

  群众抗议浪潮在全国掀起

  《文汇报》“反周”事件点燃南京怒火

  七、四五运动:怀念周总理,拥戴邓小平,声讨“四人帮”

  丙辰清明节天安门广场的群众运动

  邓小平被骂为“纳吉”,广大群众遭镇压

  邓小平被撤职遭软禁

  人民群众没有被压服

  八、继续“批邓”,中国再度陷入动乱

  继续“批邓”和层层揪走资派及其恶果

  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对“批邓”的抵制

  批判“三株大毒草”反使群众更加拥戴邓小平

  九、粉碎“四人帮”后的喜悦

  十、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叶剑英等力主邓小平复出

  华国锋采取拖延办法

  三月中央工作会议的决定

  邓小平提出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做指导

  邓小平复出前的决心:把科学、教育管起来

  十届三中全会做出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邓小平观看足球比赛公开亮相

  

  下篇?1977—1982: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新路

  一、打开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推倒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

  教育战线的突破带动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

  二、迎来科学的春天

  三、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关于按劳分配原则

  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关于大力发展生产力

  关于按经济规律办事

  四、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

  酝酿和准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公开发表

  最高层的指责和《红旗》杂志的消极态度

  邓小平的坚决支持

  全国大讨论

  真理标准讨论补课

  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

  五、胡耀邦初理冤假错案

  六、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

  外交“还债”

  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察外国和港澳经济,促进对外开放

  从引进技术设备到引进外资

  七、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召开务虚会

  八、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和预先设定的议题

  陈云提出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

  中央政治局为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平反

  天安门事件平反

  清算“两个凡是”的错误

  中央人事调整“不能下,只能上”

  一定要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邓小平的“主题报告”

  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九、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会议头两天的讨论

  对四个政治局委员的批评

  关于农业和农村的两个文件和1979年、1980年计划安排

  中央领导机构的加强和中纪委的成立

  全会公报的通过

  十、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叶剑英提议与中央决策

  会前的准备

  会议第一天

  分清思想路线是非

  探讨理论问题

  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总结理论工作的经验教训

  错误思潮的泛滥和会上出现的偏差

  邓小平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重要讲话

  对理论工作务虚会的评价

  理论工作务虚会后继续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十一、支持包产到户

  从“省委六条”到包工到组

  包产到户不胫而走

  邓小平肯定和推行包产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制

  十二、启动城市改革

  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试行经济责任制

  疏通流通渠道

  实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调整所有制结构

  进行综合配套试点

  十三、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平反昭雪

  全面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十四、支持陈云、李先念领导国民经济调整

  陈云、李先念力主“调整”

  “新八字方针”的正式确定

  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排除阻力,继续调整

  十五、倡导对外开放与创办经济特区

  邓小平倡导对外开放

  赞成建立经济特区,要求“杀出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正式启动

  十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

  十七、指导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十八、主持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主持起草叶剑英国庆30周年讲话

  决定要搞一个决议

  邓小平提出三项基本要求

  胡乔木负责起草工作

  四千人大讨论和中央高层人事变动

  陈云的重要建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八天讨论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

  十九、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大历史转折的完成和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打开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后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