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评论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④
发布时间: 2024-08-09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来源:人民日报 2024-08-09
  字体:(     ) 关闭窗口

  推进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辩证关系,既朝着目标坚定前行,也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准备、妥善应对

  对以往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监控摄像头重复设置问题,河北雄安新区梳理各部门实际需求,依托“视频一张网平台”,实现了对摄像头的统一调配。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背后是数据的联通、机制的变革。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雄安新区朝着“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的目标阔步前行。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突出改革举措的鲜明指向性,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才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新时代以来,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目标,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致力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坚持目标引领,推动着改革不断走深走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我们就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推进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面对逆全球化挑战,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方能攻坚克难,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是有机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的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增强精准性、实效性。比如,瞄准“双碳”目标,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大方向;同时考虑现实问题,实现“双碳”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过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辩证关系,既朝着目标坚定前行,也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准备、妥善应对。

  胸怀梦想的远征,尤需逢山开路的闯劲;前无古人的事业,呼唤锲而不舍的笃行。前进道路上,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应变求变,我们就一定能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共同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