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研究阐释
张金才 贾楠: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2-11-07    作者:张金才 贾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2-11-07
  字体:(     )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实现了全方位、根本性的伟大变革,这些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对小康社会的强烈渴望和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领导集体和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中国在推进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向前。历经沧桑巨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十年来,我们党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确立“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不打折扣完成任务;十年来,我们党攻坚克难、坚守底线,打赢一次又一次脱贫路上的关键之战。经过十年持续奋斗,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全面小康的实现,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小康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唯有实现民生福祉,才能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阔步走向新征程。这十年,我们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城镇就业情况好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都有巨大跃升。这是新的起点,也是在新起点有新作为的重要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根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全力推进,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时代新征程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的最大底气、最强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前提下,不让一个人掉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特别复杂国情和世情的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厚植物质基础、不断深化精神内涵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更是谋求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互利共赢的现代化。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西方式现代化是资本、利润驱动的现代化,是少数人获得最大利益的现代化,更是采取暴力、掠夺路径的现代化。面对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国际社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向全世界昭示着,西方单一文化、牺牲环境、资本至上、殖民掠夺式的现代化已不得人心、更不是唯一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给其他亟待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这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早在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美国著名学者福山提出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傲慢地宣告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就是人类制度的最优样态。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以新时代十年的发展成就和历史变革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世界范围内支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政党看到了希望。

  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十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风险挑战和考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使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备了扎实的物质基础,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创造散发出的璀璨光芒。新时代的十年,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风貌,展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蓝图,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再放光芒,这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两个确立”给予我们充分的旗帜引领,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我们奠定的坚实基础,有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坚定的道路自信,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绽放的灿烂光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矫健步伐、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前所未有的时代创造,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张金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贾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