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媒体聚焦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望海楼·解码六中全会精神①)
发布时间: 2021-11-22    作者:杨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11-22
  字体:(     ) 关闭窗口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报今起推出“解码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与海内外读者一起学习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凝心聚力中共创新的历史伟业。 ——编 者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在中共百年历程中,曾经有过两个历史决议。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决议都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推进和引领党的事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一决议通篇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将激励全党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成就,是为了更加坚定信心。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中挺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中前行,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开拓,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突破,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和从容。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开创未来。中华民族是高度重视历史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历史的政党。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蕴藏着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的丰富经验,为未来的奋斗与思考提供了丰厚馈赠。

  历史告诉我们:要治理好大党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全会公报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最重要政治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也是中共在新时代的奋斗历程中取得的最宝贵历史经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的历史会记录今天的厚重。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让我们一起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