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 历次五年规划(计划)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发布时间: 2015-11-09    作者:    来源:中国网 2008-12-10
  字体:(     ) 关闭窗口

  简介

  1974年1月12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拟定的是1976—1985年十年远景规划,其重点放在1976—19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上。

  1975年1月13-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全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即着手研究编制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其中包括第五、第六两个五年计划的设想。

  1975年3月16日,国家计委召开长远规划工作会议。其间提出了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为2400亿元,财政收入为500亿元。1975年10月26日—1976年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重点讨论发展国民经济的十年规划和1976年计划。

  但是,由于开展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0年规划纲要草案实际未能执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的197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并下达了国家计委《国家计委关于1976-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纲要(修订草案)》。

  1977年11月21日-12月11日,全国计划会议在京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长远规划问题。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关于经济计划汇报要点》。该汇报要点中提出了“五五”后3年以及“六五”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连同《1978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于1978年2月经中共中央同意后一起下发。后来,经过修改的《十年规划纲要》在1978年3月5日闭幕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该纲要规定:工农业生产1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7%,其中工业速度为10%;财政收入10年合计为1.28万亿元;基本建设投资10年合计为4580亿元。

  1985年工业生产指标:钢6000万吨、煤9亿吨、化纤150万吨、原油2.5亿吨。

  《十年规划纲要》规定,“五五”和“六五”期间,发展国民经济的奋斗目标是:在1980年建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1985年进一步完善全国的经济体系,各个部门的主要环节基本掌握现代先进技术,在全国基本建成六个大区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农轻重比较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汇报要点》规定的"五五"后3年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农业搞上去,二是把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搞上去,规定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农业总产值增长6%,到198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达6700亿斤,钢产量3600万吨,原煤6.5亿吨,原油1.3~1.5亿吨,发电量3000亿度,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五五”后3年拟安排1200亿元,5年合计1780亿元。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急躁冒进,受“左”倾错误影响,《十年规划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严重脱离国情、国力,具体指标规定偏高,自1978年下半年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拨乱反正。

  1979年4月5-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经济调整问题。会议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会议决定,从1979年起要用3年时间进行调整,坚决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调整过来,继续整顿好现有企业,积极、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使整个国民经济真正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会议对“五五”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出在以后2年要压缩基本建设投资,降低重工业增长速度,努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逐步开展多种经营形式和开辟多种流通渠道,大力安置城镇青年就业,改善人民生活。1980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开始逐步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五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84%,最高年11.7%,最低年1.7%;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2%,其中轻工业为11%,重工业为7.8%,5年新增固定资产为1747.31亿元。到1980年底,粮食达到6411.1亿斤,棉花5413.4万担,钢3712万吨,原煤6.2亿吨,原油10595万吨。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了31.2%。

  评说

  “五五”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

  粉碎“四人帮”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国家面临三条道路:一条是“老路”,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一条是“邪路”,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一条是“新路”,走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快速发展的中国道路。走“老路”只会使中国更加贫穷;走“邪路”只会使中国陷入动乱的深渊;走“新路”虽然艰难,但是最有前途。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法和思想方法,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五五”之后,中国的五年计划翻过了新的一页。

    (点评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董志凯)中国青年报实习生 叶铁桥整理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