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邓小平“先富”与“共富”思想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迟爱萍 熊华源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1992—1993年:最后的思考:“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产力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进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新时代。面对90年代和将要到来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应当怎样发展,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邓小平从战略、理论和历史高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给予了系统、明确和具有前瞻性的深刻回答。

  1.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

  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注,并引起了敌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人的不安,这正应验了邓小平早在1986年说过的那段话:“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个道理已经得到证明,将来还会得到证明。如果我们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四千美元,而且是共同富裕的,到那时就能够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就为世界四分之三的人口指出了奋斗方向,更加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1992年12月18日,《参考消息》上刊登的《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更加令人生畏》和《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两篇文章,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对中国社会主义应当怎样发展有过深思熟虑的邓小平,洞察这两篇文章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指的是什么? “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意味着什么?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并将全面显示出比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中国总体经济实力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先富帮未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为此,他指出:“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他强调:“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

  2.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1993年9月,邓小平在同弟弟邓垦的谈话中再度提出国家总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后的财富分配问题。他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已提出初步的原则性设想,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发展,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从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公正分配。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市场经济实际上已经造成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为什么邓小平在这时把财富分配问题当作“大得很”的问题提出来呢?按照他在80年代提出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达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才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虽然到那个时候我国还算不上发达国家,只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或者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还只是比较富裕,但是,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 “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大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 正是鉴于我们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同现实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比较大,并且还将以更快的速度继续拉大,邓小平进一步强调:“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比如刚才讲的分配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尽管形势严峻,但邓小平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现在证明,我退休以后,江泽民他们搞得不错。”让他们放手去搞。现在我比较放心,我看我们的事业有希望,我们国家大有希望,我们民族大有希望。”他还表明了自已最大的心愿:“国家发展了,我当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

  五、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