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邓小平“先富”与“共富”思想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迟爱萍 熊华源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1984--1992年:倡导共同富裕,强调东西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过程,出现了贫富差距开始显现的问题。以农村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农村高低收入户之间的差距,从1978年的1.9倍,扩大到1984年的2.6倍。也正是从这时起,人们对万元户、雇工问题开始议论纷纷,担心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会变,担心我们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变。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提出来的新问题,促使邓小平用更多的精力、花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和回答它,他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一步一步地深化。

  1.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经过冷静而缜密的思考,邓小平坚定地认为鼓励先富、扶持先富、引导先富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是要走向共同富裕。1984年11月,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 这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

  1985年9月,邓小平指出:“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1986年3月,他指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他第一次把实现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根本目标。

  随着邓小平对共同富裕认识的深化,他在1990年12月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这是他第一次把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1992年初,他在南方谈话中又极其精练地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原则和本质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高度升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明确回答了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2.第一步,让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达到共同富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