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八大前后陈云对非公经济认识的逐步深入与经济改革思想的提出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郭晓燕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对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问题的分析,引发陈云对统购包销政策的进一步思考。他指出:“国家垄断商业,就是为了节制资本。”“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1953年之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带来了消极作用。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 。“对我们的商业工作应该作这样的估计,七年来有一些长处,但也有必须改正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商业工作上的致命伤。” “现在是商业工作的转折关头,要改变过去的办法,建立一套新办法。”  

  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陈云的思考开始涉及到对苏联经验和计划经济的反思。陈云谈到苏联经验时说,苏联十月革命后,市场完全死了,出现了混乱,所以列宁要“退却”。“过去,我们财经贸易有些章程,搬苏联一套,经过几年实际工作,应该从中得出教训。也就是说,对苏联的那套要批判地吸收,过去全盘接受的要重新考虑。”他还强调指出:“批判吸收不等于反对社会主义,例如苏联和我们气候不同,我们的汽车(例如汽车的玻璃)也应该适应我国的气候。” 他谈到计划经济的问题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要大计划、小自由”,  即在主要产品方面有计划,对次要产品搞自由市场。他还提出,过去的商人比我们会做生意,对原有的经验要好好学习。学习苏联是对的,但是也要学习和吸取我们自己的好东西。

  通过反复的思考,他明确提出:不论是工业、商业和手工业,盲目搞集中是错误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小都有,我们一搞都是大的,这是错误的。苏联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国家市场要有自由市场配合,大工业需要小工业配合,农业社内个体经营作为集体经营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手工业应该多搞合作小组,自负盈亏,发挥其积极性,以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农业除主要经济作物外,“其他都可以由农民自由经营,到自由市场出售”,“这样做是适合我国情况的”。

  在对建国以来经济工作的反思过程中,经济改革思想已逐渐在陈云的脑海中形成。正是在对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的问题,以至进一步对建国七年以来党对非公经济政策的反思中,陈云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最早提出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是陈云,最早指出统购包销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发挥自由市场作用的也是陈云;在三大改造的进程中直接主持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是陈云,而较早地发现改造中的问题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调整措施的也是陈云。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经济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亲身实践与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使陈云对经济工作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在陈云身上有了集中体现,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他在中共八大做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著名发言。

  在这篇发言中,陈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改革思想:“今后,我国经济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的以上著名论断,体现了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主张——沿着搞活计划和市场的方向探索一条新路。

  陈云提出的改革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