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胡乔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贯彻实施做了许多工作,做出了卓著贡献。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这一个基本点方面,胡乔木的主要贡献是:
(一)对“按劳分配”和“商品生产”这两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1、关于按劳分配。邓小平复出后,在多次谈话中都讲到必须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强调这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政策问题。思想理论界在胡乔木支持下,由于光远主持召开了从北京地区到全国范围的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几次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从1977年12月起,胡乔木和于光远、邓力群一起着手起草关于按劳分配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邓小平多次审读文稿,两次找胡乔木等谈话,提出修改意见。1978年5月5日,《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人民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还早六天。文章针对“四人帮”把按劳分配说成是“资本主义因素”、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力地论证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震动。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汪东兴5月17日在一个小会上点名批评。李先念给胡乔木撑腰,在一次大会上说,“真正贯彻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保证多劳多得,反对平均主义”是“现在最关紧要的两条”之一。
2、关于商品生产。”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篡改马克思主义商品货币理论,大肆诋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货币关系。197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向群”的文章《驳斥“四人帮”诋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反动谬论》。指出:“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这篇文章是经过胡乔木修改、润色的。在当时,思想理论上的正本清源与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胡乔木对1978年7月7日华国锋在“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进行了修改,强调了商业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商业和服务业是同工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社会行业,并预言社会经济的这种发展趋势必将愈来愈明显。外电评论说:这是华国锋当了主席后第一篇务实的讲话。
(二)倡导按经济规律办事,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
1978年7月28日,胡乔木在国务院召开的研究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速度问题的务虚会上作了题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发言。10月6日,《人民日报》以《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为题发表。这是思想解放运动中十分重要的经济论文之一,表述了邓小平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引人瞩目之处有四:一、胡乔木总结“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工作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也就是按价值规律、按供求规律办事。二、强调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指出:“只有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迅速提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才能够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不但要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而且要重视资产阶级学者所写的经济学,指明了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三、重视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强调关心个人物质利益,提出要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直接地结合起来,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四个积极性。四、指出要利用公司组织形式,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议发展托拉斯,加强银行作用,还提出要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工作。胡乔木的发言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普遍认为此文既清算了林彪、“四人帮”十多年对经济工作的破坏,从理论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同时又找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指明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美国、日本等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认为,胡乔木此文在经济理论方面为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胡乔木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主张,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都逐步得到实现,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协助邓小平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