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张金才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得到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成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上最好的时期。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成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我国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一个是1982年宪法的公布实施,一个是1997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以此为主要标志,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82年宪法的公布实施,是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恢复阶段。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反思“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决定。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此揭开新的篇章。从1978年到1982年,我国的法制建设明显地带有恢复的特点,并在恢复中得到逐步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检察机关曾一度被撤销,由公安机关代行其职权。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3条规定重新设立人民检察院。同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办公,检察机关开始全面恢复并不断完善。司法部是国家的司法行政机关,主持全国司法行政事宜。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被撤销,其部分工作划归最高人民法院管理。197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法小组鉴于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议恢复司法部。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从法律上确定了司法行政机关的设立。9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重新设立司法部。 1978年人民调解制度得到恢复,1979年律师制度得到恢复。 1980年2月25日,司法部发出《关于逐步恢复国内公证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始受理国内几项主要的公证业务,停办20年之久的国内公证业务自此恢复起来。

  在司法制度得到恢复的同时,我国法学教育在经过十年浩劫之后也开始恢复。1978年7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正式恢复。 8月5日,北京政法学院复办,并于1983年5月改名为中国政法大学。 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报告,决定恢复华东政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学院。

  我国法制建设也在恢复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1979年6月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部重要的法律,创建国以来全国人大一次通过法律最多的记录,结束了新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刑法的历史。1982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成为建国后的第一部民事诉讼法。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宪法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经过宪法修改委员会两年零三个月的艰苦努力,1982年宪法经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2月4日审议通过并于当日公布实施。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全面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宪法。它的公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恢复工作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从此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二)从1982年宪法的公布实施到1997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阶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