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2年“三代”和近五年军区联勤:我军锲而不舍的探索历程
在周恩来联勤构想提出整整36年之后的1988年,世界上信息化战争的萌芽初现,新军事变革的大潮涌动,军兵种的发展日新月异,后勤体制变革之风吹遍全球,从而使我军联勤体制的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在联勤试点中已有过“三起三落”不平凡经历的我军,再次以“三代(代供、代医、代修)”为主要内容,在沈阳、济南战区和海南地区组织联勤网络型划区保障,展开了联勤体制改革的第四次试点。
此次试点,不仅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即由第三次试点的一个战区,扩大到两个战区和一个地区,联的内容和程度也进一步提高,包括了军需、卫生、军械、军交、车船、油料、物资、通用装备修理等8个专业。其特点是“两个不变一个调整”:即三军后勤保障机构和设施的隶属关系基本不变,经费供应渠道基本不变;而对保障任务加以调整,通用物资就近就地代供,通用装备就近就便修理,三军医院代编床位就近收治,铁、公、水、空运输统一计划。1990年4月,总后勤部又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在上述三个试点地区,围绕实现联勤体制,全面深化“三代”试点。
10年“三代”,立足于现行保障体制,围绕保障内容、保障方法、保障渠道找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条块分割的界限,取得了明显的军事经济效益。这期间,全军共调整1400多个单位的保障关系,仅油料每年就减少不合理运输4000多万车公里,节约油料近万吨、经费2000多万元。驻内地部队90%以上的官兵就医,从成百上千公里,一下子缩短到几十公里,甚至几公里,大大方便了部队,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实践证明,只要打破条块分割的界限,就能取得明显的军事经济效益。
但此次试点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无法逾越的困难和问题。比如,10年“三代”中,由于“两不变”(即三军后勤保障机构和设施的隶属关系基本不变,经费供应渠道基本不变),造成谁代谁吃亏,代的越多吃亏越大。这表明,联勤体制改革,只改变后勤保障的方式、方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改革后勤保障的体制编制,只有从体制上突破,才能抓住“龙头”,打破“瓶颈”,真正发挥联勤体制的保障效能。
1997年7月1日,以进驻香港为契机,我军第一次在这个国际化的大舞台上展示出了新的联勤模式:军种齐全的驻港部队在总后勤部的领导下,建立了统专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通用物资统一供应、普通伤病员统一收治、维持性经费统一保障、通用勤务统一组织、通用保障实体统一建设和管理、通用保障力量统一使用”,为我军全面启动联勤体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经验。
1998年夏季,我军陆、海、空军和二炮、武警等数十万部队在参加抗击三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斗争中,展示了一次诸军兵种联合的“准作战”行动。在总后勤部的统一组织下,采取打破建制、就近供应、方便部队的办法,对参加抗洪的部队实施了全方位、不间断、多建制、远距离的联勤保障。正如江泽民所指出:“我军充分展示出全面、快速、高效的保障能力”,“战时联勤保障机制紧急启动,始终保持装备物资供应不断” ,成为我军继一江山岛登陆作战、香港驻军联勤保障之后的又一次成功的联勤保障实践,并最终催生了我军企盼已久的联勤保障体制。
在近50年来四次试点、三次联勤实践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果断决策,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以大军区为基础的三军联勤保障体制,最终跨出了我军联勤改革最为关键的一步。这次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采用“两个结合、一个基础”的联勤模式,即在总后勤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通用保障与专用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以军区为基础组织联勤,为最终实现三军保障一体化奠定基础。军区联勤体制的运行,是我军联勤实践的重大的突破,它“结束了我军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军独立保障体制”,“使我军向三军一体、集约化后勤保障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成为我军实施初步联勤的新起点。
几乎在我军军区联勤体制运行的同时,原本为三军独立保障的英国军队,在2000年5月采用铁的手腕,一步到位地建立了统专一体的大联勤体制,成为世界军队中联勤程度最高的,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在联勤理论的发源地美国,其军队新成立的4个与国防后勤局并列的联勤机构,进一步扩大联勤范围。负责各军兵种通用保障的5个战略补给中心、30个大型补给仓库都改由中央联勤机构直接领导。伊拉克战争后,美军还打算把国防后勤局与联合军事运输司令部合并,进一步提高联勤程度,并酝酿建立“从工厂到散兵坑的无缝隙一体化保障体制”,以适应军队建设信息化转型的需要。俄军继1993年全面推开划区保障之后,1997年又提出统一建立国家武装力量后勤保障系统的设想,即将国家所有强力部门,包括军队各军种、内卫部队、民防部队、边防部队、铁道部队、联勤通信部队的后勤领导机关和保障力量合并起来,建立大联勤系统,对所有武装力量实施联勤保障。
而我军目前运行的军区联勤体制,虽然相对于以前传统保障体制下的四次试点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来之不易,贡献重大。但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目前的联勤体制还是初步的,统供的范围比较小,专供的范围还相当大,只能说在过去‘代医、代供、代修’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联勤 。信息化的时代呼唤信息化的军队和三军一体化的保障。由机械化时代的初步联勤,到信息化时代的大联勤已是大势所趋,我军正面临着崭新的历史机遇!
四、踏平坎坷成大道:大联勤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