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与亚非会议:新史料与新观点——以外交部档案为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张伟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4年4月28日至5月2日,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锡兰首都科伦坡举行会议,提出召开亚非国家会议。同年12月28日至29日,科伦坡五国在印度尼西亚茂物再次会晤,决定在1955年联合发起亚非会议。五国在会议的公报中申明:召开亚非会议的目的,在于促进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和睦邻关系;讨论与会各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和关系;讨论对亚非各国人民具有特别利害关系的问题,例如有关民族主权问题、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问题;亚非国家和他们的人民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他们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等。

  一、中国决定出席亚非会议

  对于拟议中的亚非会议,毛泽东在1954年12月1日会见来访的缅甸总理吴努时说:对于亚非会议,我们很感兴趣。尼赫鲁总理告诉我们,亚非会议的宗旨是扩大和平区域和反对殖民主义。我们认为,这个宗旨很好,我们支持这个会议。如果各国同意,我们希望参加这个会议。在回答是否应当邀请日本参加时,周恩来插话道:日本也应该被邀请。就是不应该邀请蒋介石。吴努答道:我可以有把握地说,有些国家会建议邀请蒋介石的,但是尼赫鲁总理和我是会反对的。

  1955年1月29日,中国政府收到了由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莫诺努图送来的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博士在1月15日邀请中国参加亚非会议的邀请书及备忘录。 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在上呈该报告时提出了三种供领导参考的回复方式:“一、对邀请书的答复拟先交国务院讨论作出‘接受邀请’的决定后,再正式行文答复(复文草稿附上)。二、邀请书中说明希望在二月中以前能得到我国政府的答复。我们考虑复文时间如太早似易突出,如过迟似也不妥,故送出时间似以二月十日左右为宜。三、复文经国务院批准后,建议由章副长面交莫诺努图大使,同时拟将我准备在报纸上公布邀请书(包括备忘录)事征求对方意见。公布办法拟采取:(1)于复文送出后,将邀请书(附备忘录)和复文全文同时公布;或(2)只公布邀请书摘要和复文全文,不公布备忘录。我们倾向于第一个办法。另我们建议在报纸公布时最好能放在第一版较显著的地位,并似可以同时发表一篇社论。”周恩来总理在这件报告上批示:“拟同意第一个办法。”

  2月10日,国务院会议决定接受印尼方面的邀请。次日,章汉夫副部长将复函面交莫诺努图大使。莫诺努图在接受复函时曾“非正式询我国是否同意印尼总理的主张,即由哥伦坡国家举行类似日内瓦会议的会议来讨论解决台湾问题”。章汉夫即以“将报政府”相答。 2月21日,莫诺努图又亲自送来了沙斯特罗阿米佐对于新中国决定派团参加亚非会议一事的感谢回电。在电报中,沙斯特罗阿米佐除对新中国决定派团与会表示“深深的谢意”外,还郑重恳求周恩来总理“如您能率领贵国代表团的话,则发起国将深为感激,因为您的出席必将有助于会议的成功”。

  二、中国为出席亚非会议的准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