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轮区志编修,城市区志编纂理论基本形成。尤其是《城市区志编纂概论》一书,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成册,成为指导城市区志编纂重要理论书籍。
三、二轮城市区志的继承与创新
二轮城市区志的编纂随着已经启动的二轮修志工作一同进行,它已经成为综合志书与省、市、县志共同列入二轮修志规划中。
二轮城市区志编纂继承了第一轮区志编纂研究的成果,同时对于一些城市区志问题开展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结合二轮区志的时代特点,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和做法。如区志书名,2008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第三章第十条,就区志书名做出“市辖区志书在本行政区域名称前冠以上一级行政区域名称,如‘××市××区志’”规定,不仅规范了区志书名,更是体现市辖区是城市的一部分,纠正过去将市名放在书名号之外的做法。对于二轮区志编纂仍然面临的区志与市志、区属与驻区的问题,在继承第一轮区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二轮区志更要重视与市志的关系,强调在体现共性中突出个性。陈泽泓:《续修城市区志管窥》,《2002年10月全国城市区志南阳研讨会文集》,银河出版社2003年版,第48~49页。对于因为改革开放使城市区变化更加频繁、发展迅猛、千差万别,强调二轮城市区志的内容设置上必须具有开放性。于伟平:《试析城市区志的开放性特征》,《2002年10月全国城市区志南阳研讨会文集》,银河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要记述好基础设施、流动人口、二三产业、社区事务。齐家璐:《关于区志几个记述问题的探讨》,《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2期。二轮城市区志将城市区进行归类研究,按照城市区的定位研究各种类型区的功能及在志书中的体现,从类型区的功能、区位优势体现区的特色,并在区志中给予突出表现。王卫明:《几种不同类型区区志的写法》,《中国地方志》2007年第8期。如二轮古城区区志单设古城,集中记述古城历史、古城改造、古城保护,以及古城所具有的其他特色;对于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等中心区,二轮区志更是要跳出区的视野,通过中心区的概念来体现区的功能——即中心作用、辐射作用,通过反映驻区单位体现本区的区域作用,使其反映了深层次的意义。
二轮区志编纂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二轮区志对于改革开放的反映还是限于共性的改革;区内商业在完全进入市场化以后如何记述,尤其是对于商业区来说,更是需要探讨;房地产业是这些年蓬勃发展的产业,如何记述;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是今非昔比,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再有二轮区志面临的资料问题很突出,其搜集资料的工作比第一轮区志更加困难,不仅体现在许多事务没有主管单位,没有供稿单位,同时还体现在内容更加庞杂,等等。
区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中新的志种,其发展是在摸索中前进。第一轮区志编纂实践经验为第二轮区志编写打下了基础,但第二轮区志因为面临的时代不同,仍然有许多新的问题,同时二轮区志工作者还要在编纂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第一轮区志编纂理论,不断推动区志继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