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城市区志:现代城市规模发展为传统方志带来的新志种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王卫明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通过第一轮城市区志的编纂实践,以及全国城市区志协作研讨会的不断探讨、研究,对城市区志的属性、体例、篇目、资料、区情,以及区志各种矛盾的处理,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

  对于城市区志的属性,《城市区志编纂概论》定义为:“区志乃是按照方志的体例,综合记述市辖行政区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系统、科学的地情资料书,是科学文献。它与省志、市志、县志等一样都是综合记述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地情的载体,都是综合性的地方志书,都是方志家族中独立的志种和分支,都有共同的属性和基本特性。”同上书,第21页。

  对于区志体例,区志编纂者认为是和志书体例一致,包括凡列、体裁、结构、断限、文体文风等。对区志断限,首轮区志一般认定上限从某一城区由农村聚落成为城镇之时开始,下限可根据各区实际情况自定。

  对于区志篇目设置,在首轮区志编纂过程中,除遵循其他综合志书所同有的分类科学、内容完整外,区志逐步摆脱初期依照县志模式的做法,重视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城市区志要求的篇目设置。首届区志在门类设置上突破了旧志的框框,也突破了《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突破了县志等其他志书的模式。从实际出发,有的区志没有设置地理、地质、风俗、方言等项;有些区志虽设地理,但已降格与建置合为一个门类;有些郊区志或以城带乡的区的志书,虽有农业内容,但未专设农业篇。在篇目设置上,区志走出了其他志书的模式,向符合这一特殊行政区特点的方向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区情特色,采用升格的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如上海市《静安区志》篇目有26处升格,将静安古寺从宗教编提出,房屋建筑从房地产编提出,上海展览中心从房屋建筑编提出,街道从地理建置编提出,中国共产党从党派编提出,将这些内容单设编。同时,将租界、历史名园、南京西路商业街、宾馆饭店、名店名品名师、近代优秀建筑、现代高层建筑、居民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单设节。张一雷、杨杏芝:《城市区志编纂概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77~78页。有些区志还考虑到时代特点,在政治、文化部类中设精神文明建设专编或专章,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记述。在处理区属与驻区单位人、事、物时,第一轮区志从实际出发,因事制宜设置篇章。党派团体、政权、政协、公检法司、民政、劳动、人事等,以区属事物为主体的,单独设篇或章记述;对某些条条在市、块块在区,主管部门在市、服务对象在区的驻区单位及事物,如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公共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等,一般也单独谋篇或设章;对同类事物中,既有区属单位,又有驻区单位的,通常按照“类为一志”的原则合写,按类设篇或章,并有两种不同的写法。一种是同篇中,再按隶属关系分别设章立节;另一种是不分隶属关系,统一按行业设章立节;对于能够反映区情特点的驻区单位及事物,区志设专篇或专章记述。同上书,第94~95页。

  区志资料的搜集。在区志资料搜集过程中,区志编纂者感到城市区的特殊性使区志资料的搜集显示出与其他综合志书的不同。从资料搜集的范围来说,需要根据区志的总体设计和编修思路来确定。如果编写大区志,辖区内一切事物的资料(含区属和驻区)方方面面都要详细搜集,不分主次。如果是编写小区志,资料搜集有详有略,详区略驻。从资料搜集的内容来说,除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外,还要突出重点搜集。其重点有五个方面:第一个重点是从区的整体出发,对非区属但能反映本区特点和优势的资料,要全面系统地搜集;第二重点是要突出搜集反映本区城市化进程现状的标志性资料,如城区建设、市容环境、交通状况、旅游资源等,这部分资料不仅显示本区城市化进程,更能为改革开放,外商投资,区委、区政府制订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第三个重点是搜集反映本区居民社会生活的资料,这部分资料是基层群众生活状况的反映,是区志记述的优势;第四个重点是搜集区级政权直接管理、且独有的事物资料,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资料;第五个重点是搜集本区某些或某一方面特殊性的资料,独有事物或特早事物的资料。同上书,第82~83页。从搜集资料的方式看,区志资料搜集更为复杂。一是由于区的辖域变化大,辖区面积呈现出不稳定;二是境内单位多头管理,条块结合,资料搜集既有区属单位的,又有驻区单位,尤其是市属的社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资料,很难按区辖范围分割;三是改革开放,经济成分增多,除国有、集体经济外,还有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等,这些企业不少没有部门管理,缺少相关的资料。同上书,第83~84页。区志的搜集资料工作明显不同于其他志书。

  在城市区志编纂过程中,由于城市区的非独立性,使得区志编纂遇到各种矛盾,对于这些矛盾的处理,第一轮区志在编纂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区志工作者认为首先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志与市志的关系,这里包含市辖区与城市的关系。市辖区有独立的行政区划、完整的政权组织和管理机构,具有城市的功能。但它从属于城市,是城市的一部分,它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城市功能是局限的,它与城市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所以在考虑区志编纂时必须以此为前提。对于区志与市志关系的认识,区志编纂者有几种看法:第一种认为区志是市志重要资料来源,是市志宏观记述的基础,也是市志编纂实践的基础;第二种认为区志是市志的补充,是市志城区直属单位事物记载的浓缩和精华,是市志记载内容的扩大和延伸;第三种认为区志是市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志的必要补充,但不是市志的简单分解,也不是市志的注释和重复;第四种认为区志与市志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的志种,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联系不可替代的关系。张一雷、杨杏芝:《城市区志编纂概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91~92页。《城市区志编纂概论》认为,这四种看法都不完整,将第三种和第四种看法结合起来比较完整、全面。在处理区志与市志关系方面,《城市区志编纂概论》指出,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既要使区志独立成志,又要自觉地对市志起补充、扩大和延伸的作用。其次区志在编写内容上,应自觉地与市志合理分工,编写方法上要选准区志的角度。一般地说,市志记述的是城市的整体,是市情的全局、各条条的上端;区志记述的是区情的整体,是市情的局部、各条条的下端。区志在编写中,只要把握住这个记述的角度,就不会越位,也不可能与市志发生简单的重复。同上书,第92~93页。

  另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属与驻区单位的关系。城市区境之内,既有区直接管理的区属单位,又有众多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或市直机关,更有大型的省部属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然驻区境之内,但不归区管,称为驻区单位。很多区的驻区事物比重远远超出区属事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区域的功能。同时,市与区对这些单位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也有不同,有些事务区政府管至全区,有些则仅管一部分,有些则只管区属单位。辖区管理权限的不一致是城市区特有情况。《城市区志编纂概论》指出,区志只写区属单位和区政府管理的事务,只能是一个区政志。这种区志内容少、门类不全、缺项太多,不能反映市辖区完整的发展历史和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符合综合性地方志书的要求。所以,提出城市区志必须冲破管理分工上的束缚,从整个地域出发,坚持统写全区的原则,反映一区的全貌。同上书,第93~94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