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城市区志的诞生,《城市区志编纂概论》曾这样写道:“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地方志约有8500余种。它卷帙浩繁,历史上有邦国志、郡志、州志、府志、都邑志、省志、市志、县志、乡镇志、村志、里志、山川志等等。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区志(即市辖区志)。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区志这一新志种,才在方志园地里破土而出。”张一雷、杨杏芝:《城市区志编纂概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一、城市区志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启动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此时,中国中断修志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虽然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有修志活动,但没有形成规模。所以,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的启动更多地继承中国这一文化传统,按照传统的观念考虑志书种类,规划省、市、县志的编纂。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二章“志书体例”中,列出省志、市志、县志,及地区志、名山大川志,没有列城市区志。城市市辖区虽然作为一级行政区划,但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城市没有这种行政设置,传统志书里没有此类志书,所以在最初的综合类志书里,城市区志被人们所忽视。
城市区志虽没有被列入规划,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告诉了方志界它的存在。1980年9月,重庆市北碚区成立区志编纂委员会,成为全国最早的区志编纂委员会之一。之后有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1981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1982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1982年10月)、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1983年5月)等,成立区志编纂委员会。同上书,第10页。这些机构的成立,为编纂城市区志起到了组织上的保障。1987年,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将黄浦、普陀、南市三个区作为编修区志的先行区列入规划。1988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志》、《西工区志》,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志》出版,成为全国出版的第一批区志。1989年,全国又出版了一批区志,如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志》、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区志》、湖南省长沙市《西区区志》、重庆市《北碚区志》、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志》、沈阳市《于洪区志》等。张一雷、杨杏芝:《城市区志编纂概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序第2页。区志工作者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区志的编纂出版变为现实。“从此,一个专门记载相当于县级市辖行政区区情的新志种——城市区志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方志园地里正式诞生了。这是中国地方志历史上的第一次。”同上书,第11页。
当这一新的志种面世时,修志同仁认识到城市区的存在,但城市区是否修志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反对者认为城市区虽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但它不像市、县是彻底独立的行政单位,它依附于城市,仅是城市的一部分。所以反对者认为城市有市志即可,没有必要再修城市区志。赞成修区志者认为综合志书最大的特点是以行政区划为记述范围,城市区既然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客观地存在,即可以编纂志书。具体如何编纂属探索问题,而不是否认城市区志存在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