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同源,地方志编纂与历史研究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新编地方志因此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正在开展的全国第二轮修志,记述对象大体为1978~2005年之间的历史,其记述时限已进入到当代中国历史的领域。实践表明,地方志编纂可以为当代史研究及时积累保存第一手地情史料,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当代史研究;同时当代史研究也可以为地方志编纂提供理论视角和思维路径,加强当代史研究是破解地方志编修难题、提高志书质量的有效途径。1998年6月,深圳市全面启动首部城市志——《深圳市志》的编纂工作,其记述时限为建市之年的1979~2000年;由九大卷组成的《深圳市志》从2005年开始分卷陆续出版,至2010年6月,已公开出版五卷。深圳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典型缩影,它的变迁变革在新编地方志编纂与当代史研究中都极具代表性。本文拟结合《深圳市志》的编纂实践,探讨新编地方志编纂与当代史研究的关系,以期促进两者的互补与融合,共同为本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
一、当代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的关系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一地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地方志源于历史,它作为“一方之全史”,与历史学有着深厚的渊源。清代学者章学诚在《州县请立志科议》中指出:“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谱牒散而难稽,传志私而多谀,朝廷修史,必将于方志取其裁。”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一。至今仍有一些学者把方志学视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实际上,现代方志学已从历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地方志与历史学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它们都是后人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存史为地方志的第一功能,而且只需真实记录历史,并不要求对所记事项做出评价。历史学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也能再现历史的原貌。二是它们都能给后人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地方志具有资治的功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前朝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史志就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三是它们都是文化积累和记录历史的主要载体。地方志和历史学都要客观记录历史,它们本身就是文化积累的产物。四是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纽带。人们通过读史书、读方志,了解我们的过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延续文明的发展。五是它们都是启迪人生的老师。地方志和历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做人之道理、为官之原则、治学之方法、修身之一得等。六是它们都是爱国主义的源泉,通过学习历史、阅读地方志,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国家、民族一脉相承而又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以及先辈们奋斗、创业的精神,以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与自豪感。
地方志与历史学在大的方面虽说是一致的,但具体来说,还是有区别的。方志学与历史学为不同之学科,两者区别主要表现为:一是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所不同。方志学仅为记录历史的一门学科,强调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撰与运用,客观真实地将历史事件记录、保存下来,横排门类纵写史实和述而不论是其根本的编纂原则。而历史学除了真实记录历史外,还要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二是方志学与历史学的体裁不同。“志”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记事体裁,强调以类系事,不同于历史编年体体裁。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历史研究的任务是在弄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变化的原因,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得失的经验。因此,史书的特点是史论结合,夹叙夹论,论从史出。而志书是资料性文献,地方志编修的任务是客观全面系统地记述特定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其特点是述而不论,寓观点于客观记述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