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由一个目标和两个途径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首先必须明确,“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单独一层意思,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规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其中,“富裕”是指社会对物质财富的拥有;“共同”是指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最终达到”是指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渐进过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也是立党为公的共产党坚持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把达到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既同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划清了界限,又同“四人帮”鼓吹以贫穷为荣的假社会主义泾渭分明。
其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并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完整地揭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和物质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作为社会基本矛盾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都存在基本适应又不完全适应的状况,存在着某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这就决定了仍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因此,邓小平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这个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不仅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动力,而且改革也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强大动力。必须及时发现不适应生产力需要的某些环节,不断地深化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再次,把“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同样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生产关系方面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保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来是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社会在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在生产关系方面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才能保证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果像苏联和东欧一批原社会主义国家那样,在改革的过程中,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化,放纵剥削的扩大和加重,就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和产生新的剥削阶级,使社会性质发生蜕变,根本谈不上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也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物质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既规定了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又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制度保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共同目的,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共同结果。以上三个方面,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上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又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如果把第三、四、五句话合在一起看作第二层意思,把达到共同富裕视为只同生产关系相联系,而忽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左”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真正懂得“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新价值和精华所在。反之,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发展生产力,从而放纵剥削和扩大贫富差距,同样不能完整准确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神实质。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的科学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概括,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四大从九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邓小平逝世后,由中共中央等六单位联合发布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除了重申上述高度评价外,特地在“这个理论”与“第一次……”之间增加了“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一句话。这句话决非可有可无,而是画龙点睛之笔。党的十五大再次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这些重要论断表明,只有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真正搞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以及正确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因此,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指导意义。
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方法论上的启示,即扭转了以往静止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僵化思维方式,采用从动态角度进行研究的新方法,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从生产力来看,是要“解放”和“发展”;从生产关系来看,是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从根本目的来看,是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种表述方式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成熟都有一个过程,而且是紧密相伴的。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理论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