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说起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沈宗武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当苏联共产党因脱离群众而垮台时,中国共产党正蓬勃发展,日益兴旺发达。与各国共产党相比,中国共产党乃是始终代表本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典范。建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持做到执政为民,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凯歌。从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并坚决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很好地克服艰难险阻,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在苏东剧变的历史关头,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丢失政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很快就摆脱了这种不利处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98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疫情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很好地处理了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化解了重重危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稳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更加坚实。国际舆论评论说,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从而在党如何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问题上不断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了党群关系理论,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新的内涵。他指出,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它集中体现着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名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求是》2001年第9期,第18页,他说:“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邓小平要求,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理论的全面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味着党不仅始终关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而且还兼顾其他劳动者、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者等群体的利益,这合理地拓宽了党的执政基础;“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味着党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运筹社会主义建设的布局;“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意味着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有所改变。江泽民还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第82页;《江泽民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专题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继承了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带领全党积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论。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胡锦涛说:“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8页他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8页胡锦涛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个大字,生动、精炼、深刻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的科学理论,这就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形势下的根本任务!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当苏联共产党因脱离群众而垮台时,中国共产党正蓬勃发展,日益兴旺发达。与各国共产党相比,中国共产党乃是始终代表本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典范。建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持做到执政为民,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凯歌。从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并坚决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很好地克服艰难险阻,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在苏东剧变的历史关头,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丢失政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很快就摆脱了这种不利处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98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疫情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很好地处理了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化解了重重危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稳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更加坚实。国际舆论评论说,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意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从而在党如何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问题上不断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了党群关系理论,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新的内涵。他指出,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它集中体现着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当代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名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求是》2001年第9期,第18页,他说:“共产党——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邓小平要求,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理论的全面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味着党不仅始终关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而且还兼顾其他劳动者、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者等群体的利益,这合理地拓宽了党的执政基础;“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味着党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全面运筹社会主义建设的布局;“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意味着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有所改变。江泽民还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第82页;《江泽民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专题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继承了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带领全党积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理论。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胡锦涛说:“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8页他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8页胡锦涛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八个大字,生动、精炼、深刻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的科学理论,这就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形势下的根本任务!
   四、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实践途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