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江泽民与我国“十五”期间四大标志性工程
发布时间: 2009-06-29    作者:曹前发    来源:国史网 2009-06-29
  字体:(     ) 关闭窗口
   江泽民高度重视“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程。

   西电东送是指通过开发西南、西北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建设大容量、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并向东部沿海地区送电的工程。包括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北通道是“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北和山东送电;中通道是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向华中和华东送电;南通道是西南水电、坑口电站和三峡水电向广东送电。
   我国一次能源主要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生产力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环渤海地区。这种一次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协调,决定了“西电东送”必然成为我国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取向。
   2000年11月8日,贵州省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同时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开发西部水电东送是“西电东送”的重点。
   江泽民高度重视“西电东送”工程。二滩水电站是我国当今建成的最大水电站,已经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2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听取有关方面负责人汇报关于建设二滩水电站问题时说:建设二滩水电站,已经讲了很久了,我赞成。不只二滩水电站,还有一批项目要上。江泽民同志十分关注二滩水电站的建设。1991年4月18日,江泽民来到正在进行前期工程施工的二滩水电站工地考察,看望并慰问广大工程建设者,鼓励大家要敢于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在二滩水电站处于上下两难的关键时刻,江泽民详细考察以后,审时度势,一锤定音,国务院随后下达正式开工令。1999年4月17日至23日,江泽民在四川考察。4月19日,他再次来到二滩水电站,走进发电机组施工现场,与电站建设者们亲切握手,表示问候。他登上雄踞在山谷间的巍巍大坝,称赞二滩水电站敢创世界一流,长了中国人的志气。2000年11月28日,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西电东送”作为我国“十五”期间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之一,要求抓紧建设。2001年3月8日,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还特别询问了四川省水电建设情况。
   在西部开发三个标志性工程中,西电东送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据介绍,2001年到2010年,西电东送项目的总投资在5265亿元以上,还不包括三峡电站。按规划,仅“十五”期间,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开工总规模就约有5800万千瓦,约占我国目前总装机容量的17%。无论是青藏铁路还是西气东输,在地图上都可以用一条线表示,而西电东送在中国版图上可谓“遍地开花”,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都有西电东送工程。
   三峡工程是“西电东送”中通道的关键工程。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峡工程倾注了极大关注。“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是毛泽东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治理长江、开发长江、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理想。上个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支持把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作为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长江,探求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邓小平得出的结论是:“轻易否定三峡工程不好。”《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他不仅肯定了三峡工程在开发水电能源上的巨大效益,而且肯定了三峡工程对防洪的重大意义。1982年,邓小平对是否兴建三峡工程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5年1月,邓小平在谈到三峡项目建设时还说:三峡是个大项目,我们要从长远利益考虑,给子孙后代留下点好的东西。《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
   同样,这里也留下了江泽民的深深足迹,洋溢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切之情。
   1989年7月21日,江泽民当选为中央总书记的第26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三峡,先是参观葛洲坝工程,接着又考察三峡大坝坝址,察看荆江大堤。在从沙市顺江而下的船上,他详细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专题汇报;到了武汉,又参观了三峡水库泥沙模型试验。4天时间,江泽民边看边听边问,从三峡工程的效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得非常具体。这次实地考察,进一步坚定了江泽民的决心: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成现实。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峡工程的最后决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1992年2月20日至21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了三峡工程的情况汇报,讨论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决定将这个议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拉开了进军三峡的序幕。江泽民在回忆这项工程的决策过程时说:“这个大工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各方面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多次听取不同意见,最后才拿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
   《人民日报》1997年11月7日。“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这个蓄水位为175米的新方案,是一个更加有利于千秋大计的英明决策。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结束不久,江泽民就来到川、鄂两省的三峡水库移民区对三峡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考察。他明确指出:“现在,经过多方论证,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我们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人民日报》1997年11月7日。他号召三峡建设者“一定要发扬奉献精神,保质保量将三峡工程建设好。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一点都不能马虎,战胜一切困难,夺取最后胜利”,《人民日报》1997年11月7日。并挥毫写下了“向参加三峡工程的广大建设者致敬”《人民日报》1997年11月7日。的题词。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这一天,江泽民亲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盛赞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实现,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壮举,是造福今人泽被子孙的千秋功业。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2002年11月6日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成功截流,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8月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计划2009年全部建成。按照规划,三峡水电站共有15回500千伏电力送出线,主送方向对准了华中、华东和广东。三峡工程是一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它的建成,对于我们胜利实现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对于以后若干世纪中华民族的长足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电东送”将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有效地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东西部的经济互补、共同发展。这一工程的建成,既能为东部提供清洁的能源,也将为西部带来腾飞的机遇。

   江泽民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事关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长远利益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