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谈谈国史研究中的党性和立场问题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张启华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非常高兴能来延安参加这次国史学术年会。本届年会主题定为“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是很有创意的。正像佳木同志在开幕词中所说,近年来,对国史、党史中许多重大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多,几乎涉及所有领域、涵盖所有时期。对这些争论进行梳理,做出述评,对搞清问题、推进研究是极有益的。

  做述评很不容易。既要全面了解各种不同观点及其根据,又要尽量搜全有关史料,还要有相当高度的理论概括,特别是要表达出正确的观点,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所以这是一件既辛苦又需要高水平的大工程。当代所的同志们在佳木同志领导下,同时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把这样一项大工程完成了,可以说为学术界做了一件大好事,可喜可贺,值得钦佩,更值得学习。就这项工作的完成来说,对我有很大启发。最大的一点启发是,不能把国史当做一门纯粹的学问,而要当做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一些研究人员,容易(或希望)把自己的研究当成纯粹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国史、党史研究的确是学问,这无可非议;但不是纯粹的学问,它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研究,它有很强的党性、政治性,与现实有密切联系。为什么马克思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注②。?为什么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同上书,第650页。,因为历史给我们以“启示”?为什么毛泽东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就是因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失去了这种联系,历史学就没他们所说的那么重要。

  现如今,正如佳木同志所说,随着国史、党史研究的日渐繁荣,不同意见的分歧和争论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现象,是学术深入发展所必须的;同时也不能不警惕,一些片面歪曲、全盘否定历史,进而否定共产党领导、质疑共产党执政的情况也确实存在。我们绝不能把这些仅仅当做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由此,我们也看到,在国史、党史研究中,特别是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不能说没有站在什么立场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者,也绝不能把自己套进“纯学问”的象牙之塔中去而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能盲目热衷于淡化意识形态。

  有些人宣扬淡化意识形态,相当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舆论影响,这些西方舆论,总是标榜自己客观公正,不受意识形态影响,而批评我们太讲意识形态。但事实上,西方的政治家们从来都没淡化过意识形态。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写的《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以及尼克松写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吗?《大失败》这本书写于1989年苏东剧变刚刚发生之际,本质上是史书,主要是写苏联历史,其次是东欧的,也写了些中共党史。主题就是作者前言中第一句话:“这是一本论述共产主义最后危机的书。书中描述和分析了共产主义制度及其信条的逐渐衰败的过程和日益加深的困境。书中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将不可逆转的在历史上衰亡,它的实践与信条将不再与人类的状况有什么关系。”所以,这本书的结论是:共产主义正在经受“末日的痛苦”,而“共产主义总危机的深刻根源可以从它的历史记录中找到”。最后,本书作者展望了后共产主义时期可能出现的景象:共产主义影响将减弱并迅速销声匿迹,包括中国在内的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政权之本的国家,都不再信仰共产主义理论。[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前言、结论。

  这本写历史的书,照例一再标榜自己并呼吁各国共产党的统治阶层应该淡化意识形态。但我们看到,它的政治目的还不明显而强烈吗?它的意识形态色彩还不浓厚吗?

  所以,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是,历史本身虽然被称为“凝固的事实”,是客观的存在,是可供研究的学问,但历史一旦被写出来就带有主观色彩,不能不受撰写者的意识形态影响,也就不再是“纯客观”的了。它可以被用来阐明一种思想、一种理想、一种观点。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有多么强烈的想摆脱意识形态的愿望,不管我们多么想超然、超脱、钻入象牙之塔,多么想摆脱政治色彩,都只能是善良的愿望而已。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标榜淡化意识形态的人,其实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目的,而我们如果相信了这些话,自己淡化起意识形态来,那就真是掉进了他们为我们铺设的陷阱。

  现实的例子就更多。前两年法轮功传播的所谓“九评”,即九评中国共产党。其主旨就是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搞垮共产党。其手法就是从国史、党史入手,用一件件事企图说明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没做过一件好事。虽说这篇东西水平极其低下,手法极其卑劣,但它从一个方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世界并不太平,要搞垮我们的大有人在,大有势力在;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用国史、党史作为攻击、搞垮我们的武器是一个现存的事实,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国史、党史工作者的警惕。

  前几年中宣部在一份文件中曾具体分析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在肯定“总体形势很好”的前提下,提出必须清醒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文件列举了一些杂音,其中与国史、党史研究有关的就是:“歪曲党的历史。企图通过渲染党的历史上的某些失误,夸大历史阴暗面,达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组织所谓‘抢救历史’的活动,编造我们党所谓的‘50条罪状’,诬蔑我们党领导的历史是‘血腥80年’。为早已有历史定论的叛徒、汉奸等歌功颂德,企图颠倒历史,混淆视听。”这些情况,近年来依然存在。

  所以,国史、党史研究确实有一个立场问题、历史观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持不同的历史观,就会对同一历史事件做出不同的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我们毫无疑问只能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上。因为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一个社会的稳定,一个政权的巩固,不但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和法治,同时对人们思想的正确引导和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条件。所以我们要自觉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国史、党史工作。正如曾庆红同志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份批示中讲过的一句话:“党史姓党”,国史也一样,也必须姓党。所以,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是从事我们这项工作所必须的。这一点是不能含糊的。

  有一种误解,以为强调国史、党史研究的党性、政治性就是忽视科学性,不实事求是。绝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坚持党的立场与坚持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的目的,就是为了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这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丝毫矛盾之处。关于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我们这次年会各位代表提供的论文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从事的国史、党史研究工作,在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对此,我们应该心中清楚。虽然我们的工作并不显赫,但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证明。

  这次的“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工作的开展,为我们在国史、党史研究中坚持正确立场,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创造了新的、很好的经验,值得同行们认真学习,这种精神应该更加发扬光大。

  当代中国研究所是我的娘家,是培养、教育我多年的地方。我衷心祝愿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学会的各项工作越做越好,在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就!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