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高饶事件”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姬文波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关于高、饶“反党联盟”和“反党集团”问题

  19553213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京召开,邓小平做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毛泽东在大会总结发言中首先使用了“高岗、饶漱石两个反党集团”的提法,并谈及高饶与“五虎上将”以及饶与向明、扬帆之间的“反党联盟”关系,毛泽东指称:“高岗、饶漱石是有一个联盟的。……如果说,没有文字协定就不是联盟,那末高岗、饶漱石两个反党集团内部怎么办呢?高岗跟张秀山、张明远、赵德尊、马洪、郭峰之间,也没有订条约嘛!我们也没有看见他们的文字协定嘛!那末连他们这个反党集团也否定了!还有饶漱石跟向明、扬帆之间,也没有看见他们的条约嘛!所以,说没有明文协定就不能认为是联盟,这种意见是不对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7398页。

  一些党史研究学者认为,在关于“高饶事件”揭露处理的“基本结论当然应该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如果要考虑其中有什么值得反思之处的话,最主要的当属事后提出的“反党集团”问题。张树新、费迅、姚天皎:《也谈“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揭露处理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甄别平反了一大批建国以来曾经震动全国的冤假错案。事实证明,“饶、潘、扬反革命集团”是完全搞错了。随着潘汉年沉冤昭雪和杨帆平反,证明“所谓以饶漱石为首的饶、潘、杨反革命集团自然不复存在”,原被列入“饶漱石反党集团”的向明也平反、恢复名誉了。原被列入“高岗反党集团”、号称“五虎上将”的五个人以后表现一直很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都又被中央重新委以重任——安排到省、部级重要岗位,一直工作到离休。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续),《党的文献》2001年第2期。

  研究者认为,从目前掌握的史实来看,可以确认“高岗、饶漱石两个反党集团”是不存在的。张树新、费迅、姚天皎:《也谈“高饶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揭露处理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这样一来,所谓“高岗反党集团”与“饶漱石反党集团”之间的联盟,最终又回复为原先的“高、饶反党联盟”了。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续),《党的文献》2001年第2期。既然“高岗反党集团”与“饶漱石反党集团”都不存在,那么“高、饶反党联盟”的提法是否还能成立?目前国内的研究一般回避这个问题。前苏联驻沈阳总领事列多夫斯基在其著作中坚持认为,高岗是中共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毛泽东为摆脱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困难采取的一种策略,认为高、饶联盟的提法根本不成立,甚至荒唐,所谓的联盟与集团,完全是强加的。[俄]列多夫斯基:《高岗、饶漱石事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1990年版。有学者明确提出,“有关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是否存在等问题,仍可以继续讨论。”栾景河:《中共中央是如何向苏共中央通报高岗事件的》,http://wwwcnruorgcn/spring/2001/2004328170057htm

  四、关于“高饶事件”的揭露处理和后果影响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