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莫志斌 唐去非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起止与分期问题

  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起点,邓小平作为大讨论的当事人,他将19772月作为这场争论的最初起点。但学术界还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大讨论是以19785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的,林柏海、曾淼:《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期间的政治工作艺术初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4期。一种意见提出以19785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为起点,坚毅:《关于真理标准的学术再讨论》,《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还有的学者则采取笼统的说法,说是从19785月开始的,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概述》,《拨乱反正·中央卷》(上),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57页。或者说是19785月中旬,胡文澜:《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此外还有的以197610月粉碎“四人帮”为起点,因为那时就出现了“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之争。陈至立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8页。但大多数论者以19785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为讨论的起点。

  而关于大讨论的结束时间,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结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钟康模:《胡耀邦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岭南学刊》2004年第1期。一种意见认为结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因为它“为这场大讨论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第一次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第三种意见认为讨论到1981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基本结束。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概述》,《拨乱反正·中央卷》(上),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至于分期,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标准讨论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6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77年底,主要内容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争论;第二阶段从1977年底到197811月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广泛开展讨论的阶段。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讨论还持续了一段时间。陈至立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998页。

  另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标准的讨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5月开始到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这场讨论做出了肯定的评价;第二阶段是从1979118日至4月初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这是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讨论这个问题,是讨论的重头戏;第三阶段是19797月开始的真理标准讨论“补课”,大体上到十一届六中全会基本结束,但未完全结束。吴江:《我所经历的真理标准讨论》,《炎黄春秋》2001年第9期。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从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局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角度讲,这场大讨论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77年初到19785月以前,是以党内思想斗争为主的第一阶段,也是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酝酿和准备阶段;从19785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197812月初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会议,是以公开的理论争论为主的第二阶段,也是这场大讨论的广泛深入阶段。而且,这一观点还指出,两个阶段中围绕“两个凡是论”和“实践标准论”的思想路线之争,各经过了五个回合。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应当说,这一观点的提出,其理论与史实依据都是较有说服力的。

  三、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过程中争论焦点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