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共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叶张瑜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针对世纪之交台湾政局演变和“台独”言行,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了中共对台政策和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研究。例如,史习培认为中共进一步明确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定位,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揭露台湾当局不断变化的形形色色的分裂和“台独”言行;丰富谈判主张内涵,明晰谈判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中国的统一,主张和平谈判,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扩大两岸交流交往,努力实现“三通”,在法律保障下为两岸提供更多的沟通机会和渠道;卓有成效地开展外交战线的积极斗争,以调整中美关系为突破口,排除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为台湾问题的解决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史习培:《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继承与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张春英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共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调整对台具体政策,对台湾实施“一国两制”比港澳更宽松,表现在: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大陆不向台湾派驻军队;在政治、人事、经济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尊重台湾的现状。根据台湾政党更替的形势,中共对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做出基本判断,努力打破政治僵局,积极推动协商、对话的实现,其中将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发展成为“新三句”在“一个中国”的表述上经历了三次变化,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90年代中后期的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2001年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即“新三句”。,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当家做主的愿望,有利于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把民进党内顽固“台独”分子与广大民进党员区分开来;在海内外实施“反‘独’保统”战略。张春英:《世纪之交中共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2003年第5期。欧晓明则论述了江泽民对“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创新和发展,作者认为,在“一国两制”的实现形式上,强调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拓展了“一国两制”的实现空间;在“一国两制”的实现途径上,要依靠谈判和经济往来解决两岸之间的分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步骤;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依靠力量上,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共同的文化基础。欧晓明:《试论江泽民对“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创新和发展》,《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张植卿、张国铁对以胡锦涛为领导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进行了论述,认为新一代领导集体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的新形势,提出了要坚持“四个决不”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的意见;针对台湾岛内的政治对比发生了不利于遏制“台独”的新变化,发生“台独”事变的可能性严重存在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调和阐述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思想;针对台湾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族复兴大业的心腹之患,提倡大力开展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及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民族复兴大业;针对外国反华势力乘机插手台湾,使台湾局势更加复杂严峻的新情况,在坚持“文攻武备”总方略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思想。张植卿、张国铁:《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党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的发展和创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陈江玲也论述了新一代党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与新思路:始终坚持解决台湾问题寄希望于台湾同胞的指导思想;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政策,实施两岸对话、接触和谈判;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开拓两岸政党互动的新格局。陈江玲:《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与新思路》,《岭南学刊》2006年第1期。蒋孝山蒋孝山:《台湾政局演变与我们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刘小云刘小云:《论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方略》,《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砺剑砺剑:《中共领导人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协商论坛》2005年第10期。等人也对历届中共领导集体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进行了总结。

  中共在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下,对作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政策重要内容的两岸谈判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谈判思想。《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一书以时间顺序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摘录编辑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祖国大陆方面关于两岸对话与谈判的理论论述及海协开展两岸协商活动的重要文献资料,反映了祖国大陆方面在不同时期为推动两岸对话与谈判的主张及其所做的努力。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编:《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这对于研究有关两岸谈判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在有关两岸谈判的研究中,《两岸谈判研究》一书比较有代表性,该书对两岸谈判的类型与特殊性、谈判观念和做法、谈判的前提,两岸事务性谈判历程,两岸事务性谈判整体评价,两岸围绕政治谈判的斗争以及新世纪、新条件下的两岸谈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释,是研究两岸谈判的必读之著作。黄嘉树、刘杰:《两岸谈判研究》,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而有关两岸谈判的论文并不多,张久营对中共三代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谈判思想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第一代领导集体“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第二代领导主张“结束这种军事对峙”,“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第三代领导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表明中共在和平统一谈判问题上具有充分的诚意,体现了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平统一的耐心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做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张久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谈判思想初探》,《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5期。

  研究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