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叶扬兵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六、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过快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学术界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过快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一是对农村两极分化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温小雁:《毛泽东对两极分化的担忧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断加快的原因之一》,《广西党史》1999年第1期。二是过高地估计了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范守信:《试论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断加快的原因》,《党史通讯》1986年第1期。三是对合作化成绩估计过高,认为加快发展合作社就会提高粮食产量;四是用政治压力人为促成了农业合作化高潮;五是未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林蕴晖:《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偏差的一个理论原因》,《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六是在1953年底毛泽东批判的影响下,不再提及“从小农经济的生产现状出发”这一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的正确的指导思想;高化民:《关于合作化运动步伐加快的历史考察》,《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七是与建国后毛泽东深受经验主义的羁绊,即新民主主义合作社的实践经验和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成功经验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温小雁:《对农业合作化速度过快原因的分析》,《历史教学》2000年第7期。八是中共沿用其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采取的政治化、行政化、运动化等运作方式。叶扬兵:《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第792798页。

  七、中苏农业集体化的比较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学术界逐渐意识到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也存在一定局限,并觉察到这又与学习苏联农业集体化有关。因此,学术界围绕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否照搬苏联模式展开了热烈讨论。王前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翻版”。王前:《关于合作化理论的沉思》,《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沈明生也认为,中国农业合作化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照搬,并列举了两者五个方面的相同之处。沈明生:《中国的农业合作化与苏联模式》,《晋阳学刊》1998年第5期。 赵金鹏则认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绝不是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翻版,并从五个方面对两国农业改造的历史进行分析比较。赵金鹏:《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与王前商榷》,《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龚鹏、涂雪峰也指出,中国农业合作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合作化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完全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龚鹏、涂雪峰:《中苏农业合作化道路之比较》,《石油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郑明则认为,中国与苏联农业集体化关系不是非此即彼,在目标、内容和基本形式上,中国农业合作化与苏联农业集体化确实相同或类似,但同时两者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差异。郑明:《中国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兼与王前、赵金鹏商榷》,《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第5期。高化民认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采取了一些符合中国特点的步骤和措施,高化民:《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但是,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又照搬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目标模式。

  八、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关系

  李淮成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前提,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中国农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李淮成:《试论农业合作化与联产承包制》,《南京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李剑波从历史方位的承续性、生产经营方面的连续性、经济形式的逻辑过渡性等方面论述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制之间的历史联系。李剑波:《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历史联系新论》,《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第5期。高化民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对农业合作化的否定,而是对农业合作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的改革,并没有离开合作化的道路。高化民:《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董悦华对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者的四点共性和四点差异。董悦华:《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比较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

  综上所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不少论著对档案资料的搜集和利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史实往往过于依赖回忆性资料,未能进行细致考订。不少论著往往偏重于从理论出发来演绎历史,忽视对历史进行具体而深入的考察。为了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档案资料,加强对一些重要史实的考订工作,深入挖掘一些尚未披露的历史细节;应从历史实际出发全面地再现历史,注意反映历史的多样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努力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某些深层次的规律;应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区域研究,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究。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