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统购统销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王丹莉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是新中国经济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一政策的推行和不断发展不仅对此后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体制造成深远影响,而且成为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关于统购统销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大量著述,但总体而言,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学术论文占绝大多数,相关的专著较少,从笔者掌握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于统购统销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统购统销政策形成原因及决策过程的研究

   统购统销政策出台的原因与形成过程是我们对统购统销展开深入研究的逻辑起点,很多学者在讨论中都提到了1953年前后出现的粮食危机,认为这是导致国家推行统购统销的一个重要因素。薄一波曾明确指出,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粮食供求矛盾发展的产物,由于经济建设规模上升造成的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土改后农民粮食消费量的提高以及自由市场上私营粮商同国家争夺粮源的行为,是导致1953年夏秋之际粮食购销方面出现紧张局势最主要的原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55258页。而徐建青则是从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推行统购统销政策的经济动因。徐建青:《建国前期的市价与牌价——从价格机制到统购统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R·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一书对1953年前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及粮食供应危机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粮食收购价格与国家财政收入及对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投资规模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66181页。

  对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决策过程,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赵发生主编的《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赵发生主编:《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174页。中都有较为详尽的叙述,林毅夫等人的著作中也对统购统销政策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介绍。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1页。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陈云在统购统销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从他的著述以及别人研究他的文章当中同样可以获得关于统购统销的大量信息。195310月,陈云在全国粮食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讲话,其中对当时全国粮食问题的严重性、为解决这一难题可能使用的其他几种方案及其局限性,以及实行征购的时间、数量和办法都做出了详细的分析,《陈云文选(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216页。这应当说是系统地讨论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最早的文献,它从决策者的角度揭示了这一重要政策形成的原因与经过。而亦水的《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亦水:《“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从确定统购统销政策看陈云的工作和决策方法》,《党的文献》2005年第3期。则从陈云的工作和决策方法的角度探讨了统购统销政策的形成;张凤翱的《简论陈云的“无粮则乱”思想》张凤翱:《简论陈云的“无粮则乱”思想》,《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5期。则着重于对陈云粮食思想的讨论,为人们认识统购统销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 关于统购统销与工业化的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